有一次,剛焗好了一條麥麵包,熱呼呼的就抱著走,到碼頭順便買了塊乾乳酪和一瓶意大利白葡萄酒,就跳上離島的船去。然後,我和他看著那扁圓的月亮照上了沙灘,夏天的風拂起他的褐色亂髮,聽著附近餐廳播送Kenny G吹奏茉莉花,我們咀嚼掉全部麵包乳酪,連一滴酒也不剩。他說,你該來這小島上開間麵包店,全島的老外都會來搶購。我說,我的麵包是愛情,怎麼能出買啊!最浪漫的還是不會實現的夢,最真實的還是吃進肚子裡的愛。
對我來說,麵包與愛情的抉擇,曾是遙遠年代熱血叛逆的故事。然而麵包最終成為了我的人生樂事。但要吃上一塊真正的好麵包可不是易事,為了麵包也是日常需要的食物,就算花心機時間去學習也值得的,因此促使我要去拜師學藝了。
拜師學做包,過程是有點混沌的。我們笨手笨腳,經常不明白師傅的指揮,有時程序搞亂了,累師傅要重頭再做,課堂的時間拖延一倍。這些失誤,到後來自己實踐時才真正領悟,難怪師傅對我們很不耐煩和發脾氣了。簡單的一個麵包,做得好與否原來靠的還是敏銳感覺。
雖然現代化家電有麵包機可以代勞,但我仍十分堅持親手做麵包。與製糕點相比,做麵包的材料和程序其實極簡單。多年的經驗,我為自己研究一個健康的配方,用有機麥麵粉、低量的海鹽、蔗糖和葵花籽油。雖然師傅教我們使用膨脹劑,但我從來棄用,最重要的是掌握合度的溫水調和適量酵母。擀麵團是很好的運動和樂趣,從等待發酵、整型、再發酵至進爐焙焗,都是滿心期盼的愉快事兒。
在外遊歷,曾吃過不少難忘的麵包。最不喜歡的是法國麵包,乾硬得令唇舌常給割損,碎屑散落一桌;牙齒不好的人更要撕開沾水或湯汁吃,沒趣得很。最愛的是北歐麵包,種類多,且含豐富的穀麥,質感重,非常健康。還有中東和印度的各式麵包,都是令我回味無窮的。愛麵包,品嘗麵包,它是生活的一部分,要平凡而健康的就是最好的了。
書架上擱著一本厚厚的書:《New Complete Book of Breads》,是那個陪我在月夜海灘上吃麵包的他送給我的禮物。我沒依照裡面的方法去做過甚麼麵包,但偶爾捧讀一下這本書,讓我有時會想起他……
2010/03/16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