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13年10月11日 星期五

邊緣信筆 ● 童建穎 著

《邊緣信筆》 書本簡介
 
        作者童建穎,是因上個世紀60年代中國大陸文革而輟學的整整一代人中的一個,他歷經務農築路後重返課堂,由教育不受重視的年代開始從事教育,同時繼續自己的藝術夢想。世紀之交客居澳門五年,這本文集包含了此前此後的認知、感受與思考。


《邊緣信筆》
作者:童建穎
出版社:同趣文藝工作室
出版日期:20127
 
 
一個畫家的文字心跡

   
終於能為這本書出版,是令我興奮鼓舞的。事由童建穎跟我商談出版這本書的計劃開始,期待足近四、五年了吧!當中我們不斷的書信往還,其間他又礙於教學工作的繁重,更是藝術家那份追求完美的心性,令出書工作延了又延。然而一諾千金,我們都知道這本書有天必定會做好的。
正如童建穎所言,他一心想當畫家,不料當了教師;而因為愛讀書,很自然地執筆爬起格子來。但無論其畫或其文,童建穎都是傾心投情地流暢揮灑,令觀畫者感動,讀文者親切。以手寫心,他的成功就是真摰。樸實無華的童建穎,總是萬分謙虛,覺得自己永遠不足,是走在邊緣狀態之下,因而命名此書為《邊緣信筆》。我作為他的讀者,除了欣賞,更是敬佩。
記得童建穎離開澳門返回上海師大教學之後,他一直都給我辦的季刊《同趣文藝》撰稿,於是我最先讀到他早期經歷動亂所創作的文章:《酒》《煙》《電話》《鐘錶》《鞋》;尤其喜歡他的一篇小小說《廢物》;他對澳門別具情懷,寫下《澳門文化廣場》《黑沙海灘》,令我有惺惺相惜之歎。他亦曾一口氣寄給我五篇作品:《五色文章》,我便轉寄給香港獲益出版社東瑞先生的《青果》月刊登載,讓更多讀者認識澳門的文化風情。
藝術家都感情豐富,童建穎尤其尊師重道,他寫《求學從藝感師恩》,細緻絮說點滴不忘;對藝友前輩義重情深,寫下《祭沈賢祥》《肖一文》,篇篇都讓人感嘆。此外,他對學生們總是盡心盡力鼓勵表揚,經他的文字介紹給大眾認識。畫家的自述文字,就像是亮了明燈的路子,給學藝術的朋友們可貴的思維指引。
畫家,通常只由他的畫作去表達自我,但兼能以文章去說話者不多見。如今童建穎結集出版成書,不單是他給自己人生路上的一個果實,而曾經觀賞過他恢宏豪邁的藝術作品後,我們又可以與他的文章神交,瞭解這位藝術家的堅強奮進,無窮精力下的內心熾熱情愫,《邊緣信筆》尤為珍貴。
七月二十一日的澳門書市嘉年華,童建穎將來訪澳門出席他的新書《邊緣信筆》發佈,屆時與讀者交流心得,不容錯過。
李哲雲
2012/7/7載於澳門日報 文化閱讀版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