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個習慣在家嘆早餐的人,數十年如一日,而早餐又只不過是一塊麵包和一杯奶茶而已。回憶童年時候,早餐是可有可無的,所以根本忘了曾有過甚麼樣子的早餐,但特別深刻印象的卻是每個星期天的早上,媽媽總會給我們姊弟妹幾毛錢到街角的麵包店買三個大麵包,我們就挺興奮地去揀一個認為是最大最抵食的。其實,用我們手中那幾毛錢能買到的各式麵包都是一樣的材質,鹹的甜的都沒餡料,差異只是做成不同的形狀:豬包、龜包、飛機包,還有是一塊長方形扁扁的叫不出名堂但總覺得它是最大的一個。就是這樣,我們邊吃邊玩,享受了星期天美美的整個早上。
盡管時代潮流改變許多食物的製作樣式,但經歷幾十年不衰的一些港式麵包,至今仍能穩站住麵包店架子上的,就是雞尾包和菠蘿包了。我住旺角的有段日子,每早泡了奶茶,就望向後街樓下的茶餐廳,見那伙計搬出一盆盆剛出爐的雞尾包菠蘿包,就立即跑下樓去買。這種早餐的滋味很令人懷念,因為那時候誰都不會顧慮高脂高糖的問題。至於鹹香的硬豬仔包,如今就只在澳門有主打地位,而我也不知道自己是否為了這個豬仔包而留戀在澳門了!記得早年往來港澳之間,我時常從澳門買一大袋豬仔包回港去給同事們分享,大家真是傻得可愛。
不過,始終我的至愛還是歐陸式簡樸粗糙的麵包。為了吃一塊我理想中的好麵包,二十多年前跟一位退休師傅學做包。首先就是學港式包,這才知道了包子用料高脂高糖的厲害,以後便不敢再吃。第二個課程是我央求師傅教的歐陸麵包,師傅一邊教卻一邊彈,對歐陸麵包頗為不屑。他曾在著名品牌酒店的包廊工作了十年,認為歐陸麵包極老土,無香無味又無技巧。總之,沒差點連我也是被罵之列,學這種土包子沒意思!
話說原來師傅年輕時就是學藝於我童年那街角的麵包店。呵呵!他發夢也沒想到眼前這學生當年就是吃他做的麵包長大的啊!那店名曰「金門」,是當時香港的麵包名店。師傅說,那時最熱賣的還有一種叫「車輛包」,圓形的一條外表有環圈紋,內含點葡萄乾。這款麵包已少見了,但我竟然因它與師傅相認,世界真細小,轉來轉去還不是一個圈兒嘛!
2010/03/16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