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13年10月13日 星期日

為甚麼不要黑線框框?

    畫班裡新來兩位小兄弟,都是活潑好動的聰明仔,哥哥長得較高,有點鶴立雞群,但與弟弟一塊兒頑皮時就顯得稚氣十足了。哥哥很有創想力,很能發問,不過,他的繪畫就是很完全的學校規格化的訓練成果:首先,用黑色畫筆把物象的輪廓清楚繪畫好,然後整齊地、輕輕地小心塗抹顏色。我想:他的繪畫正就是學校老師認定的合格「標準」吧。這種「標準」畫法,由我童年時的老師「定格」至今時今日的新一代老師,竟然絲毫不改?

     我跟哥哥說:「為甚麼畫人兒要用黑線框呢?」他答道:「在學校是這樣畫的。」我還未解釋,另一位醒目仔即搶著說:「在學校是這樣畫,但在這裡就不用這種畫法!」醒目仔受我一年多的「教化」,知道我的要求是怎麼樣,而言下之意,就是他學懂了在「適當」時候繪畫適當的畫了!我在失笑之餘,實在感到一絲慨嘆。連串的教學問題是令人困惑而無奈,但且先將眼前的孩子釋放出來吧。

     我伸展手臂在白紙上面問孩子:「請看看我的手臂是甚麼顏色呢?你看有沒有黑色的線框繞著我的手臂呢?再請看那橙子,橙色外有否一條黑色框線呢?」他眨動大眼睛看一會,說:「沒有。」所以,我們應該看到物象是哪種顏色就用哪種顏色直接落筆繪畫便行了。看畫,人們喜好繪得真似的,那麼,就請從觀察真實事物的能力上研究,要繪黑框線的又怎樣達到真似的水平呢?必須打破框框,黑色線條消失了,我們才能看清楚事物的立體真確度。孩子明白這道理了,但要改變他先前所學的畫法仍不是一朝一夕。反觀小弟弟,還未受「規格」洗禮,童真爛漫,把紙上的人兒塗了個紅藍多彩,他還可以享受他的「自由」。

     當孩子年齡漸長,我們更應小心引導他們如何觀察事物,請他們先對問題思考、聯想、甚至嘗試體驗,萬勿先行強加定律,答案要尋找才有意思。老師的見解與觀點更應時常檢討、分析和修正。孩子與我,在教學過程中就是互相投影,而他們往往會讓我知道自己之不足,眼界始能擴闊無邊。

2005/07/28
梁日朗 5歲 2011/04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