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13年10月7日 星期一

苦楮豆腐

                   

      辛卯將盡,與旅友們遊江西三清山,走訪婺源徽派古村。整個行程短短數天,有苦有樂,也看了、感受了不少事物,但我想先由這種「苦楮豆腐」說起。
    在婺源,古村很多,皆有著自明清以來的歷史,殘敗破落是當然的,因為中國有著太多永遠維護不完的古蹟遺產,而人民生活與古村共存,才讓古蹟有延續的活力。這裡,「彩虹橋」,充滿古人建築學的智慧。清幽河岸,村婦家常洗濯,靜謐平淡。村口幾行小攤販,賣著不同種類的木耳土產,當中有一大袋子木塊兒的東西吸引了我們,上面寫著「苦楮豆腐」。這是甚麼呢?乾巴巴的拿在手中輕得像發泡膠,樣子與木塊無異。他們說,這是用一種叫楮樹的豆子磨成粉做出來的豆腐乾。怎麼吃呢?泡過水,瀝乾,切片炒就成。也許因為「豆腐」兩個字,我好奇地買下一點點了。
    回到香港母親家裡,女傭看了這豆腐也覺奇異,便試著依法弄來吃。不過,我們看著它似木塊兒,總想著它會好硬,便將之切成小粒子。不一會,聽到女傭在廚房邊煮邊笑的叫起來!跑去看看,鑊子裡那豆腐已給煮成褐色啫喱狀的糊糊,吃下去沒甚麼味兒,挺怪的東西耶!之後,也不覺腸胃有不適,即也無害吧!心想,名字有苦字卻不是苦,滿有膠原質似的,既沒中毒,那就不妨再試煮。
    今天閒著,想起便查字典看看這個「楮」,原來是一種落葉喬木,資料僅此而已。終於我嘗試動手再烹煮一次。知道它容易煮爛,我把它切大塊一點,下了油,爆香薑茸蔥碎,將豆腐快炒,撒點鹽,看著它變得深色如巧克力,表面如煎香似的也就上碟了,這次吃起來質感似糯米糕!「苦楮豆腐」,這古村民間食品,我雖勇於嘗試,確實不知道這東西是否這樣煮,但願有人告訴我。
2012/1/3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