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哲雲書三連屏 篆體《詩經豳風 七月》
成人學書法,當是一項高尚興趣。但今之人太多俗務,要勤寫練習,實在沒幾人肯花時間,不久就永別紙筆了。或有言等待老來退休才寫。老實說,那時真確只是消閒健體的活動,作為養生享受便好了。若期望能寫出成績,學習是時不與人的,千真萬確。孩子們學書法,初時大都因父母催使,然而不久就會因功課繁忙或課外活動所阻,終致放棄。作為老師,無奈之餘亦覺白費心機,因而令我決定閉門不納了。有人說這是否太過認真偏執?書法也應作為知識一類,涉足一下概略,偶爾學描兩筆,何如不可?對的,但這不稱為學書法,自行看書學習就算了吧!就像唱卡拉OK是不能唱出真正的聲樂家一樣,所以要清楚自己的取向。
書法藝術,代表著個人的性情品味與才華。於是,對一個書法者的要求豈只是寫一手好字那麼簡單。功力的深淺,技藝的層次是與學問修養結合,觀其字知其人。學書法的人一定要堅持努力,要有不問收穫只知耕耘的幹勁;還要有習武者不屈不撓的精神,將學習成為生活的一部分。最後才談得上神氣與悟道,是窮畢生精力志趣而為的事。如此,又是否說得太嚴重呢?若自家閉門寫字,不顧天下是非,就像出家人或隱者,清心獨行,世道與我何干?那麼這人又另有境界了。藝術與修養,都是自身的。徒為名利而書寫,其字亦浮濫輕佻取巧。重視一己的修持,更是一種風骨。其實在歷史長河中,高人無數,無爭無名的遠去了,我們望塵莫及。
我對身邊的幾個孩子說:這麼努力練字,或寫出點點成績。我不是期望你們將來要走甚麼書法藝術之路,而是鍛鍊你們的心志強健;在學書的一筆一畫裡,念讀古人的意象;在臨寫運筆之中,感悟正大的道理。我從書法裡教孩子們要真誠:用心用功;要謹慎:正直不阿;要謙遜:不要譽於人;要思考:擇善而固執。這一切就是修養。
經過六至七年的光景了,這幾個孩子由兒童成長為青少年,我感恩他們肯吃苦,抵得住我的鍛鍊。他們都是品性純厚率真,這可會是書道之教呢!為了給他們一點鼓勵,我辦了「同趣文藝師生書法聯展」,由十二日至十六日在澳門文化廣場展覽廳,讓他們來一次展示,知道努力始終是有回報的。
寫於展覽前夕
2013/12/12刊於澳門日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