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樹榮作品 (同趣文藝收藏)
雖然是第一次到訪畫家蔡樹榮的畫室,但當大家打開話匣子,就似是老朋友一樣的投契,看畫說畫,沒完的話題。
首先問及他兩年前開的畫廊,他說那本來就是一宗玩笑,卻成為很有意思的事,認識了許多新朋友,與觀眾交流,發現作品能被接受。喜歡來看畫的,有各式各樣的人,甚至是隔鄰阿婆,也有她看得懂的,亦有來問了價錢而去的,而自己在這次經驗中,得著很多的反思。
對藝術的學習與創作體會,蔡樹榮侃侃而談……
「青少年時代最大的抱負是做足球明星,好勇鬥狠,另一方面卻又熱愛文學歷史,愛讀狄更斯、安徒生等外國翻譯作品,似乎是雙重性格,而與朋輩不同的,是我對繪畫很有興趣,看人家繪畫就很想學,初時畫公仔、漫畫作為遊戲,及後便希望藉以反映世界。少年當學徒工作勞動為生計,根本沒想過學畫,至二十歲 因心臟的心律問題,聽醫生勸戒不再踢波。在有了穩定的工作之後,便想學畫,但亦經歷數番波折,不甚了了。其後常與畫友同畫,看書、看畫展,自己鑽研學習,由於一份不肯認輸的心態,令自己一直堅持畫下去。」
「藝術,技巧是過程,基本的描繪能力佔六七十分,要運用思維,更進一步去表達自己的意念。藝術與科學一樣,是尋找未來。」
「我是無神論者,繪畫是上天賜予的能力,藉此解放心胸,當感覺世界秩序紛亂,我繪畫去逃避,是消極主義,然藝術有麻醉的功能。」
澳門回歸前,社會的不安,促成了他創作「淨土無塵」個人畫展。水彩的透明感,反映對這片土地的祈禱;亮麗色調的蓮,表達了畫家心中的期望。
「淨土無塵」的作品,開始具有個人風格並獲得認同。之後,他思索到水彩作畫的表現較輕,層次不夠深,便嘗試油畫。稀釋的油彩有水彩飄的感覺,不會過於實厚,「情色意象」展出之作品就是。其後他以刀代筆繪畫,由水彩至進行油彩的嘗試過程,逐漸體驗色與光,一點點的光,帶出希望的意景,成為他現在主要追求的畫面。
蔡樹榮的藝術人生觀,充滿平和哲理:「純化、淡化的人生,繪畫就像音樂,和其他藝術、文學、人生哲學如是。從心底發出的創作能帶給人片刻歡愉。藝術不能欺騙,出賣靈魂。而當我可以賣畫為生,買賣仍不是重要。我不是淡薄名利,但有錢會變成另一個人。矛盾很多,苦惱,就像走入胡同,應立刻停下來。不需要定太高目標,隨遇而為,好像行山,未必一定要闖上高峰,只要享受行時的感覺,領略經過的風光,疲倦了,便下山。」
欣聞畫家於稍後舉行個展,題名將是「悠然自在」。
悠然自在,正是蔡樹榮此刻的繪畫生活與內心世界,他享受每天在自己的畫室中沉思冥想,在畫面上聚散層疊無窮色光,令人神往的境界……
2004/05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