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16年12月19日 星期一

香港心畫書學會二十週年作品展






 李毓明作品

當接到香港心畫書學會來澳門展覽的請柬,一則十分欣喜,二則感嘆時光飛馳。猶憶二零零二年該書學會首次來澳門展於盧廉若公園春草堂,盛況空前。其時筆者以《同趣文藝》季刊主編,與書學會創辦人李毓明先生進行訪問,寫下《漫談書法的學藝、潮流與發展》記錄於季刊的第4期中。心畫書學會不覺已經歷二十年光陰,浸淫在書藝瀚海中的學員,更由最初的數十人增加至今為一百七十人,可見習書法的盛情!更因李毓明先生的教學熱忱,產生一股強大的凝聚力,令書學會有如斯壯觀的成績,於港澳乃至兩岸皆為不可多得的藝術團體。
李毓明先生性情溫厚隨和,與他談書藝尤其暢快,他是一位有教無類,而且絕不保留地,為學生孜孜不倦的老師。從培養學員扎根、強化基本功、解構理論乃至最後引導創作;更不時鼓勵參與對外的比賽、社團的公開揮毫活動,目的在增強信心與磨練。所以學員每談起老師,都會異口同聲地讚譽這位超級好老師。學藝的熱情也隨著老師的悉心指導而努力進取,心畫書學會的成就都是李毓明先生的心血。
執筆此際,翻閱一九九七年心畫書學會第一次師生聯展之場刊,細讀當中黃兆顯老師之序文,復令筆者心懷敬念書法之體悟,數十年努力亦不足遠。此文雖然是當年給毓明先生之序,二十年了,仍然是很值得我們在書道上不斷思考探索的。茲錄於后以為重溫及分享:
“陳素菴序其浮雲集云:「唐書家虞褚歐薛,皆本二王,然無一人酷類二王者,故能成其虞褚歐薛。向使筆筆而有之,豈惟非二王,并其虞褚歐薛失之矣。」夫性生於天,才出於氣,氣之清濁,各有異稟,不可力強而至。故虞褚歐薛,聽其虞褚歐薛可也。李子元亨毓明,無碑不學,無帖弗習,其所學習者,初皆似之,今則不似矣,亦虞褚歐薛之類也。意虞褚諸子,初皆必類二王,其終則取神遺貌,發其才氣,各自成體。猶薑桂同地而生,辛香其本性已也。兆顯以元亨既變其所習,成其體製,又順其書學會之立也,著其裒集素所稱意,並其弟子之能步趨者,展而示之,庶可以廣視聽,除驕吝,接於大方之家矣。世之物理無窮,惟誠能極其至,元亨謹厚,必能盡之。強圉赤奮若孟陬黃兆顯序於杜若書堂。”
本年將盡,澳門的藝術展覽踴躍紛陳,而心畫書學會之作品展,集一百三十多人共二百七十多幀作品,於澳門博物館大炮台迴廊展出,必然可觀,亦是港澳書法愛好者一次難得的交流,不容錯過。
展期:20161222日王29日上午7時至下午7
1230日至下午3

刊於2016/12/20澳門日報

2016年12月14日 星期三

Ronald So的聖誕樹


Ronald So     聖誕樹  布上油畫
在給我牙齒治療的診所裡,候診室擺滿了大大小小的油畫作品,不時有添新作,色彩悅目,這全都是醫生的孩子們的作品,讓人感覺溫韾。有藝術品的地方,永遠都會讓人愉快!牆上的空間有限,掛著的畫時有更換,但有一幅小小的聖誕樹,一直掛在那裡,度過了兩年的聖誕節。每次到診所,我都細細欣賞,越看越喜歡,感覺它有大師的風範!
我從小就極盼望有一棵聖誕樹,就算是最小的一棵也好…可惜沒有實現過!每個孩子或都會畫過聖誕樹,但我畫的聖誕樹最差勁!長大後,我當然可以去買一棵聖誕樹,但情懷已不再;我教許多孩子畫漂亮歡樂的聖誕樹,但我不敢再去畫自己的聖誕樹了。
構圖極簡單的小品,只有一棵聖誕樹,沒有繁多的飾物,藍色深邃的夜幕,地上毫不經意白皚皚的幾筆積雪,多種綠色層次的聖誕樹,半明半暗簡單利落,而樹頂的星兒與光華,透露著孩子的夢想…這是我對作者Ronald So的聖誕樹的解讀。原來繪畫這作品時他才八歲,相較近作,聖誕樹仍然是魅力不減,這是是樹9bq5yc 4孩童剎那間可遇不可求的神來之筆。雖然我沒有看到他是如何作畫,但取的就是天真吧。寄語Ronald,珍惜這幅聖誕樹,願一切平安喜樂與你永在!
2016/12/15刊於澳門日報

2016年12月8日 星期四

魏凱敏的消失陋屋




魏凱敏    高中三   消失的陋屋  (布上油畫)
有説年紀大的人總是愛回顧舊時,但我會刻意或真的失憶,將煩憂的、不願記起的事物褪掉。我的澳門歳月,最寫意的仍是像個遊客一樣,拿著相機漫步大街小巷,入畫的鏡頭儲得滿滿。年月累積起來,早已迫爆了記憶體!
今天的澳門被咎病行路難,但於我仍是自得其樂,因為澳門是那麼小,很多地方都能安步當車。每天走走看看,這城市的劇變,膨脹的發展,人們接受生活永無休止的擁擠。然而,作為喜歡文藝的人,不同的感觸都是創作的來源。
在三巴門短窄的新勝街,馬路兩旁排列老舊的樓房,總覺得它們就似老人家們,默默佇立在停滯的時光裡,看著劃過眼前的大小車輛,無言地目送日子溜走。這幅極富破舊之美的樓房風景,給魏凱敏搬到畫布上再呈現,足令澳門人興慨歎之情。奪目的藍白帳篷被風撕扯出破爛的自然姿態;門牆經歷新舊髹色、斑駁剝落的交織,組合成豐富藝術韻味。凱敏的筆觸如斯柔和細緻,惟有屋頂上的落地生根,頑強生長的樣子讓她猶疑生澀起來。所以,活著的東西,實在寫之不易,而這正是永遠要學習的真諦。
近期路經此處,陋屋已消失。可幸往昔的面貌已定格在凱敏的作品上,成為永恆的風景了!
刊於2016/12/8澳門日報

2016年11月29日 星期二

做個靚靚購物袋


 
               黃曉甯    六歲

       一大疊的大張廣告海報,過了期就棄如垃圾,雖然可以當廢紙回收,但看著海報背後空白乾淨的紙面,真的於心不忍。想起我童年時,要找塊白紙繪畫真不易,所以我一直都很珍惜每一張紙⋯ 一小片紙兒,如同一片天空、一朶雲兒,給我想像創作的無限空間!這是現在的孩子不能感受的了。
       當然現在我無打算把這疊海報繪畫,但有個趣味的點子可以和孩子們學學玩玩,大家一齊製作購物紙袋!
       説到如何摺出一個紙袋,這又是我的童年回憶。由於農曆新年時,家中一定弄好油角食品,送給親友拜年,父親就買來紅色雞皮紙,敎我摺黏製成一個個的袋子,放入油角包裝得漂漂亮亮的送禮去。我就是這樣學懂這個"紙袋勞作"的。昔日的節儉美德,今人或已不彈矣,但我且趁機讓孩子學習這難有的工藝吧!
       先在大海報紙上畫自己設計的品牌圖畫,大家都開心極了!巨幅海報紙,海濶天空,畫得多暢快。然後我帶領孩子逐步按序,製作完成。過程中若稍不留心就會失敗,所以這很考驗他們的注意力!
       可愛的黃曉甯,今年六歲,特別給我作模特兒,愛表演話劇的她,果然專業非凡喔!看大家製作的紙袋,必定"讚"吧!

梁皓茵的聖約瑟修院大門

    
   梁皓茵  中四  聖約瑟修院大門  布上油畫
澳門最令我心愛的一座教堂就是聖約瑟修院教堂。站在古典樸素細小的修院門外,就有一種莫名的吸引力讓我向它走去,呈現眼前的聖約瑟教堂,高高聳立闊的一道長長階梯之上,黃色牆身深紅瓦頂,氣派莊重神聖,直讓我有下跪的感動。踏入肅靜的教堂內,仰望偉完美的穹頂,讚嘆為天家之門!曾在這裡聽過聖樂,音色迴盪美妙難忘。每次偶爾路過教堂外門,也必抬頭看看大樓頂上的風信雞。我十分相信與這座教堂有一份緣,不是宗教,是一份藝術的緣。
在風順堂這區,曾有過不少藝術家留下身影足跡和無價的畫作。附近的千年利街就是以錢納利命名,他1825年來澳門,住在鵝眉街,在那裡作畫至去世;1944年俄國畫家史密羅夫因逃避日戰而停居澳門逾年,卻繪畫了大批傳世的水彩畫,當中就有許多聖約瑟修院的寫生;還有一位今天很多澳門人都認識的法國畫家喬德龍,也用水墨畫下這個修院的小門牆。修院最近開闢了一個藏珍館,展示聖物並介紹修院教堂的歷史,很值得參觀。
梁皓茵畫這幅作品時,我就是要她去現場觀察和感受。她把實景中的繁雜刪除,繪出了門牆的蒼桑感。富創意的天空色彩,加添了一抹宗教的靈光!非常欣賞。

2016/11/17刊於澳門日報

2016年11月9日 星期三

杜海韜的書影燭光


杜海韜  高中二  書影燭光  布上油畫
為學生佈局一個寫生的擺設,是我非常著意的工作,題材要合符學生的能力之外更要他喜歡接受。我總要學生坐到題材前面,花一些時間去端詳:愛畫這個嗎?看著有感覺嗎?沒有的話,即可放棄。
所謂先要眼到,雖不至於一見鍾情,但首要吸引畫家的目光,才有繪寫的興趣。然後,由眼睛傳達到心裡,實際上是腦子,作了分析,擬想安排架構、辨色,這就是心畫。最後才是手到,開始作畫了。這是繪畫寫生作品的基本方式,就算將來不是繪寫實畫,心到的要求更高,因為無論有否實質具像,都要與情緒幻想和複雜的感觸交融,乃至最後去蕪存菁,或不斷變化才產生創作。
當然我會告訴學生,每個作品都不是一定成功,沒有最好的作品,只有在這條路上永遠去探索發現。真正繪畫的人是為心靈的要求而畫,而且會是畢生的追求,既苦亦樂的事啊!
杜海韜逐漸成長,有他自己的想法和感覺,我會盡力了解他,陪他走一段基礎的階梯,讓他未來有更開闊遠大的美景。

(畫作刊於2016/11/10澳門日報)

梁芷愉的一籃秋菊


梁芷愉    8歲    一籃秋菊(設色水墨)

    今年的秋,很熱,且是秋老虎的炙人,牽引海洋上的氣壓生出颱風連連,讓人難有秋意。友人們都紛紛赴外旅遊,尋訪紅葉秋色,然而秋的腳步仍跚跚而行。
    時節紊亂的現象,是我們地球的脈搏發出警號,太多不循理的生態,其實不是讓我們獲取更多,而是讓我們會消失得更快。當大自然離棄人類,那將是一個悲慘的世界。因此,現在我們要多給孩子認識這些自然美好的事物,知道愛惜和保護,他們未來才能繼續擁有可以看花看草、有山有水有小動物的世界!這次的中國水墨畫課,我以秋菊為主題,當然因為菊是國畫中的四君子之一,是文人詩畫的秋之象徵。雖然年紀小的孩子未必全懂得,但我深信每年每季每個時節去談談說說,寫寫畫畫……那種子一定會成長的,就像從幼年時父親一直給我說的詩歌故事等等,影響我的一生。
    配合童趣,畫菊方式要簡單,利用毛筆鋒毫與筆腹的特點,輪次點出花瓣,孩子容易掌握學習;加上幾種顏色供選擇,令構圖美觀可愛。梁芷愉的一籃秋菊,充滿童真。性格較文靜的芷愉,平時繪畫總是很猶豫,但這次她的籃子繪寫大膽,葉子更有她自己的創意,證明了畫中國畫更能開放孩子的心和手!
刊於澳門日報2016/11/10

2016年10月25日 星期二

透明人


透明人      (圖 / 文 ) 作者: 黃凱欣    初中二

        每天的生活都使我忙碌得喘不過氣。我喜忽發奇想,運用豐富的想像力來放鬆一下自己,作一些不可思議的白日夢。我希望自己變成透明,讓全世界的人都看不到我脫離生活的一切煩惱和壓力。

        假如我能夠變成一個人們怎也看不見的透明人,我想真的有很多奇妙的事情發生
首先,我可以地達成我的夢想環遊世界,走到世界各地的博物館參觀,品嘗到所有米芝蓮餐廳的美食佳餚,還有在不同的主題樂園遊玩。遺的是未能拍下到此一遊的照

此外,我會離開這個煩囂的都市,找一個安靜的角落做平日未能抽空而又喜的事情。在這段沒有人騒擾我的時間裏,我可以好好地放鬆一下自己。

接下來的就是作一些惡作劇。每天,我會把沙發移到睡房前,把衣櫃內的衣服放在書桌上。如果有人剛剛打掃好,是否想把我狠狠地揍一頓的念頭呢?不過,只要我穿着衣服手舞足蹈,就已經把他們嚇跑了在他們的視角,看見的只是衣服在空中漂動,根本就不會看到我。然後我再從後給上一個温暖的擁抱(事實上這是十分恐怖的景象)。

        雖然變成透明的好處和樂趣真的是十分奇妙。然而,我才不想一輩子當透明人,因為真的要過着這種生活,卻會令人有點兒毛骨悚然所有人好像看不見你似的,任憑你使盡所有的力氣去呼喚,也沒有人會對你回眸一笑,彷如已在這個世界消失了一樣。

                在現實的生活中,我們也不要當一個透明人,一個缺乏與人交流的人。久而久之,便不懂我們應有的社交技能。那麼,沒有人理會的人只好孤獨地坐在角落裏慢慢地讓自己崩潰,被孤獨漸漸地吞噬。

刊於澳門日報201611/10

2016年10月19日 星期三

鄧希洋的鳥飛魚躍

鄧希洋  7  鳥飛魚躍  油性纖維筆
教兒童藝術課,實際比其他的藝專課難度更高。要求教師“能畫”只是很次要,懂兒童心理學固然必須具備,而更重要的是有豐富的藝術知識,靈活擅用,令教材設計千變萬化。所以兒童藝術課裡,表面上看到的是一個個好玩的漂亮的繪畫遊戲,但背後是花了極多的心思籌劃,兼且要求在一段連續的學段中,目標流程要互相呼應。這些隱藏的意念、技巧,以滲入方式逐點傳授而毫不著跡;另一方面又接受孩子率性而為的創意。藝術除了是美的表達,更是心靈的溝通和慰藉。因此,要做一位好的兒童藝術課老師,實在不易。
前一課給孩子在黑紙上玩彩色線條的“螢光霹靂舞”後,我繼續加強在線條的練習運用。這次我首先介紹荷蘭版畫大師M.C. Escher的裝飾圖案藝術作品給孩子們欣賞,有趣之餘亦令他們嘆為觀止!我選擇其中的“Sky and water”作為孩子們的畫材。先用兩片小卡紙各自畫上魚和鳥的形狀,剪下來摹印在畫紙上。鳥在天空魚在水中,孩子自由的摹印,然後把所有鳥和魚的身體細節逐一細繪。最後,海的部分仍可用線條完成,或用墨填滿,都是非常漂亮的!
鄧希洋在欣賞M.C. Escher的畫時,他竟能最先觀察到畫中魚和鳥的排列是相互組構而成的!令我驚喜。請特別欣賞希洋描水的線條,看似最易的實是最難的啊!

2016/10/20刊於澳門日報

舌頭


舌頭          /  郭嶷翬 (高中一)
    記得小時候,媽媽跟我說了個故事:從前有一個聰明而驕傲的國王,為了讓臣子臣服於他,他必需在人民和臣子面前展現出高人一等的智力和謀略,所以國王不定期就會想出一些難題來考驗他的臣民,許多時都没有人能破解國王的難題,國王對自己也越來越有自信了。
    一天,國王又向全國發佈了一個問題:請煮出世上最好與最壞的兩道菜餚。國內有很多名廚都想出了自己認為最好的菜餚;但任由他們怎麼思考也不能想到世上最糟的食物是甚麼。這時一位從異國歸來的年輕人,他看到了這道題,想了想,便充滿自信的說:我知道答案了!
    第二天,年輕人到了王宮,向國王呈上了第一道世上最好的菜——是動物的舌頭。國王吃過後,便問:年輕人,這道舌頭雖然弄得好吃,但你為何說此乃世上最好的食物呢?年輕人回答:世上一切美好的話語都要經過舌頭的幫助才能傳達出來,好的說話,使人如奉綸音,感受到愛、溫暖、快樂和安慰,所以舌頭這道菜是世界上最好的。國王笑說:年輕人,這一關算你過了,你剛才的話也使我相信舌頭是世界上最好的菜。現在你可以呈上另一道菜了,千萬別讓大眾失望啊。
    年輕人把最壞的菜餚呈上,令全場大為驚訝,此菜仍舊是舌頭!國王露出了一臉疑惑的表情,問道:你何必要令自己的答案自相矛盾呢?年輕人從容不迫地回答:國王陛下,我的答案並無矛盾,世上一切惡毒的語言皆出自於舌頭的幫助,一句話已足夠令人產生憎恨、嫉妒、傷心與失望。一個錯誤的號令足以令一個國家滅亡,所以舌頭也是世上最壞的東西。國王聽後,無言以對。
    我記得媽媽把故事說完後,還教導我以後說話要謹慎,說了出來的話就不能收回,有時傷害了人自己也不知道,所以我們必需謹言慎行。媽媽的話我記在心裡,運用得宜,舌頭是我們最強的工具,古人說: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我們應善用這三寸不爛之舌,以善言勸導人,以好言安慰人,以嘉言鼓勵人。

2016/10/20刊於澳門日報

2016年10月15日 星期六

何在恬的鴿姑姑


何在恬  16  鴿姑姑  布上油畫 
我記憶最早的詩歌,除了是兩三歲時由父親一句一句的口授唐詩,就是上幼稚園時要讀的一本《分年兒童圖畫詩歌》,是50年代初上海出版的。這本詩歌,我保存至今算得上是珍藏的童謠書。當中有“春來了,紅花綠草鋪滿地,春風和暖放紙鷂”;有“搖搖搖,搖到外婆橋”…而我最喜歡的一首是“鴿姑姑”:“鴿姑姑,在巢裡;老和少,不分離…鴿姑姑,謝謝你!我有信,請你寄。”鴿子就成為我最早認識的鳥類。其後發現鴿子低沈的咕咕叫聲,便意會到詩人為什麼稱呼牠鴿姑姑了!當然,隨著人類生活和環境的改變,現在的鴿群湧往世界各地廣場景點駐留覓食,把灰白的糞便撒落名勝建築物上…盡管如此,鴿子仍是人們和平的像徵。
數月前我給何在恬找畫材,她選了一只小相思鳥,一堂課的繪寫,她畫得很活現。可惜在繪背景時遇上困難,除了色調,原來她並不喜歡畫花卉!所以她可憐的小相思有點遺憾了。這次我給她看這只胖胖的日本鴿姑姑,她很喜歡,而我也給她建議,把背景自由創作,目的希望她有新的思維,不需死守寫實。
在恬完成的鴿姑姑,繪工精細神態悠然;甚至那塊木條,用色質感都極致。而最後她選擇藍天白雲為背景,鴿姑姑絕對是和平使者了!

2016/10/13刊於澳門日報

2016年10月11日 星期二

期待突破之後


期待突破之後      (圖/文)  郭嶷翬 (高中一)
    
    火鳳凰是傳說中的百鳥之王,象徵重生,代表着超越困境獲得新生的意義。世上有多少人能如火鳳凰般堅強呢?相信每個人都曾經遭遇挫折,面對極大困境或衝擊時,第一個反應可能是呆了,不知如何處理,繼而出現一種很不真實的感覺,腦海馬上一片空白,焦點以外的視線也是空白,心跳加快,手心冒汗,心裡反覆的問自己:這是真的嗎?不是吧?最後以不願意的心情面對殘酷的現實。可能別人會說天下是沒有破不了的難關,只有動不了的腦筋,辦法總比困難多。這是對的,但前提是你要擁有平等的待遇和發言權,否則就是有心無力,一切的行動只會徒勞無功。
    我在學校所遇到的困難,大部分都是死題,之所以把它稱為死題,是因為我發現有很多問題都不是人可以解決的,單憑一己之力不可能改變環境、風氣、規則、作風。正如一條魚不能反轉洋流方向,一隻鷹不能逆轉氣流一樣,因為洋流、氣流和風氣根本已是定律,不能改變。我在暑假裡花了很多時間來思考怎樣把之前的困境解決,因為在過去一年已有兩個能夠徹底擊敗我的難關出現,使我無所適從,甚至認為這些事件比卡夫卡小說的情節更加離奇。思考的結果是:遇到死題時不要把注意力放在如何解決?,應當注重問題為何出現?而更重要是如何防止這些事再度發生
    以上的道理我在很久以前曾經聽別人說過,但這次不同,看別人的道理再說出來和在深度思考中自己領悟到的道理有天壤之別。我要學懂的不是等待問題再次出現然後把它擊破,而是學會把問題封印,令自己不再重蹈覆轍,正如在戰爭爆發前制止它才算是完美的勝利。經過兩度重創後,雖然過程很痛苦,但我獲得的經驗和堅韌是無價的,感覺就像是火鳳凰浴火重生一樣。
    記得我在這個專欄的上一篇文章的主題是期待的突破,這篇文章已是兩個月的事情了,上天好像聽到了我的訴求,只是沒想到人要突破極限,首先必要承受苦難。就如尼采的名言:只有經歷過地獄的磨難,才擁有創造天堂的力量。

刊於2016/9/15澳門日報

最後一年



最後一年       (圖/文)  何在恬  (高中二)   
    從前,有一個平凡的中年男子。他是一所普通的公司裡的文員,工作量大,但收入一般。到了晚上,他最喜歡到酒吧借酒消愁,後來染上了酒癮且長期酗酒。這樣的生活過了許多年,過程中他結識了後來的妻子,二人開心地過着幸福的日子。但開心的日子,總是過得特別快,結婚才五年便因為酗酒的習慣而和妻子不和,之後雙方更是離了婚。最後在離婚的打擊、工作的壓力和繼續酗酒的劣習下,身體開始出現一些毛病,但為了工作還是硬着頭皮死撐下去。過了一兩年,等到他終於忍不住了,到醫院檢查的時候,才發現原來自己已患上了肝癌,而且還是末期。最後,被醫生告知:你的生命只剩下最後一年了。
    這突然而來的噩耗,讓中年男子聽到後十分錯愕,然後帶着人生中前所未有的絕望走出醫院,行屍走肉般地回到家中。他開始回顧自己的一生。父母親辛辛苦苦把自己拉扯大,但他們早早就去世了,男子並未能盡孝心去報答他們。也想起了自己的前妻,那個曾經用心愛着他的女子,被自己趕跑了,連孩子也沒能見上一面。男子感到後悔不已,於是便到墓園為時隔多年的父母上香,和他們傾訴心事和道歉。再過了幾天,他偶爾發現了前妻的住所,便整天站在大廈樓下等待妻子的出現。等到傍晚,終於看到妻子回來了,而且身邊跟着一個和自己長的有點像的孩子和一個穿着西裝的男人。男子馬上上前攔着,向她誠懇地道歉和告訴她自己只剩下一年壽命的事情。女子聽到後頓了頓,回答道:不好意思,你認錯人了。
    語畢,女子便頭也不回地從男子身邊擦身而過,本來已經脫離絕望的他又掉進這口名為自暴自棄的井裡。
    一年的時間到了,男子早就在幾個月前因肝癌所引起的腹水和高燒等症狀而住院,最後更被轉到安寧病房,度過他的餘生。同一個病房裡有另外一個年輕人,和他一樣,在一年前被檢查出有肝癌並且被告知只剩下一年的壽命,但從這青年的神情並沒有看出什麼負面的情緒。隔了數天,男子忍不住用虛弱的聲音問道:為什麼你看起來……沒有不開心?你不怕死嗎?
    青年笑了笑,回答他說:我覺得死其實沒什麽好怕的。世界上無論是名人窮人、好人壞人最後都會死,那有什麽好害怕的呢?
    中年男子聽了,便再追問:你還很年輕,你不覺得可惜嗎?
    “我雖然才在這世上活了二十多年,也有很多很後悔的事情,但在僅餘的一年時間裏,我做了一件事——原諒自己。後悔是對自己的懲罰,那為何不能試着原諒自己呢?因為沒有人是完美的,人總會出錯。那個……雖然我不認識大叔你,但不如你嘗試原諒自己吧。
    在此刻,中年男子彷彿在井裡觸摸到一條繩子,他沿着繩子往上爬,最後終於離開了這口井。過了幾天,年輕的男子和中年男子也相繼逝去,但中年男子的表情再不是愁眉苦臉,而是十分安詳。

刊於2016/9/22澳門日報

飛行模式


飛行模式     (圖/文)  何在恬 (高中二)

    還記得小時候,每一個小孩子放學後就會馬上奔跑回家,扔下書包換了衣服便打開電視賴在沙發上。看着那時很受歡迎的《數碼暴龍》、《光之美少女》等動畫,嘴上吃着零食,十分享受。但是到了現在,放學後緊接着上補習社、興趣班幫助學業,但更多的其實是回到家後打開電腦或拿起手機上網。

    智能手機和網絡無可置疑都是當代社會的必需品,無論是娛樂還是工作都需要用上它,相信互聯網已是大部分人不可或缺的東西,包括我自己也是。我已經難以想像以前小時候沒電話,那枯燥的日子到底是怎麼過的。但是有了手機,也有各種煩惱。來自世界各地的資訊源源不絕地進入腦袋,讓大腦超負荷地運作,加上社會的飛快發展,使得上班族出現很多生理和心理上的問題。每次電話響起鈴聲,第一個反應就是啊,老闆又打來了……”“又有麻煩事了……”

    我有一個不知道是好還是壞的習慣,當我待在家的時候我會把手機調成飛行模式,除了沒有人可以打電話給我以外,其實還可以省電,充電也似乎會快一點呢,你們知道嗎?但我的爸媽也因此經常抱怨找不到我,吐槽說電話不拿來打電話要來幹嘛?大概是五年前的iPhone 4普及,到後來出現低頭族這個名詞,人們的時間大部分都放在手機上,也不會留意周圍的環境,也有人因此釀成意外。幾年的時間足夠讓全世界的潮流改變,何況是澳門一個小城市的環境呢?大家有沒有想過趁着放暑假,趁着Pokemon Go還沒在澳門開放的時候,把電話開成飛航模式,不上網也不打遊戲,出門在澳門街上走走嗎?隨便搭上剛經過的巴士,隨意在某個站下車,沿途看看風景,也許會驚覺澳門原來已經改變了很多,也許會發現許多自己以前不曾去過的地方。


    趁着我們還能四處跑,精力充沛的時候到處走走吧。在澳門逛街不需要買機票船票,也不需要行李。世界總是那麼大那麼小,澳門一個小小的城市也藏了不少寶藏讓人們去挖掘,把一個一個寶藏挖掘出來後,才會發現原來自己以前一直住在澳門,在這裡生活多年,但卻未了解它的全部。把手機開了飛航模式就猶如搭了一程飛機,來到一個似曾相識的城市,重新去探索這個地方,回憶小時候放暑假沒事做就會和爸媽在街上到處逛的地方。或是呆在家,看一下小時候看過的動畫片,相信會覺得十分有趣。

刊於2016/7/28澳門日報

2016年9月22日 星期四

張正源的螢光霹靂舞


張正源  7  螢光霹靂舞  (油畫棒)

在臉書上讀到朋友的帖子:“光一陣,毒一世!說的是孩子們玩的螢光棒。它拆解了這些螢光棒的構造與原料,產生的化學作用,對人體和環境傷害嚴重。我立即分享訊息,更趕在中秋前告訴孩子們:從這個中秋開始,請大家拒絕螢光棒,為孩子健康,為自己的環境,為地球的未來。我呼籲孩子們一起做雙臂交叉的手勢:“拒絕螢光棒!其實,很多孩子都覺得玩燈籠有趣得多,但我又提醒大家勿玩煲蠟,小心火災。同時講述了關於我從前學校的一個學生,因中秋玩蠟燭而痛失家園的事件,以示警惕。
不玩螢光棒,但我們可以畫一幅很有螢光動感的圖畫吧!孩子們都會看過電視上的一些流行舞、街頭霹靂舞、Hip Hop等等,表演者手舞足蹈,姿勢奇巧。我們用黑色的畫紙,先以鉛筆輕輕鉤畫出有趣的舞蹈人形,鼓勵他們盡地繪畫四肢的動感,例如體操運動員、雜技高手…然後用油畫棒繪畫線條在人形身上。選取淺色和鮮艷的顏色,才能突顯螢光效果!教孩子自行在黑紙上試驗,學習觀察顏色的光感。
張正源是我剛認識的小朋友,他天真的笑臉,對繪畫充滿期待。看他完成的作品,人形動作可愛活現,彩色線條運用和背景襯托構圖,令人看得開心,精彩!

2016/9/22刊於澳門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