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在恬 16歲 鴿姑姑 (布上油畫)
我記憶最早的詩歌,除了是兩三歲時由父親一句一句的口授唐詩,就是上幼稚園時要讀的一本《分年兒童圖畫詩歌》,是50年代初上海出版的。這本詩歌,我保存至今算得上是珍藏的童謠書。當中有“春來了,紅花綠草鋪滿地,春風和暖放紙鷂”;有“搖搖搖,搖到外婆橋”…而我最喜歡的一首是“鴿姑姑”:“鴿姑姑,在巢裡;老和少,不分離…鴿姑姑,謝謝你!我有信,請你寄。”鴿子就成為我最早認識的鳥類。其後發現鴿子低沈的咕咕叫聲,便意會到詩人為什麼稱呼牠鴿姑姑了!當然,隨著人類生活和環境的改變,現在的鴿群湧往世界各地廣場景點駐留覓食,把灰白的糞便撒落名勝建築物上…盡管如此,鴿子仍是人們和平的像徵。
數月前我給何在恬找畫材,她選了一只小相思鳥,一堂課的繪寫,她畫得很活現。可惜在繪背景時遇上困難,除了色調,原來她並不喜歡畫花卉!所以她可憐的小相思有點遺憾了。這次我給她看這只胖胖的日本鴿姑姑,她很喜歡,而我也給她建議,把背景自由創作,目的希望她有新的思維,不需死守寫實。
在恬完成的鴿姑姑,繪工精細神態悠然;甚至那塊木條,用色質感都極致。而最後她選擇藍天白雲為背景,鴿姑姑絕對是和平使者了!
2016/10/13刊於澳門日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