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終於尋得"好姐"的素食店,那是在去年末的時候,大家見面真是開心極了。
偶爾我帶友人去午餐,好姐總是忙得團團轉,客人絡繹不絕,生意很好。好姐,祝福喔!
再把之前刊在報上的文章錄在下面,以為念存。 2014/4/15
走過新埗頭街,找不著那熟悉的素食店子,只怪它的門面太低調,似乎要與這窄街上的一列陳舊店舖看齊,幾次要走回頭才認出來。可是,今次我就是找不著,它已悄然消失了。
去年曾在臉書上貼過這店子的一盤素菜套餐照片,許多朋友都說讚,都說要來澳門去吃。這店子沒有餐牌,其實也沒有甚麼選擇,雖則有兩個名稱但實際分別不大。因為都是瓜菜類,一盤子裡可以有超過十個品種,足夠顏色的營養,再加兩塊豆腐或麵筋。然而精彩的卻是那碗米飯,滲了紅米糙米,一點點鹽,煮得香香有咬感,還有主人秘製的菜脯。我的學生跟我說,這飯可以一口氣連吃三碗,甚麼菜都不需要已夠滿足了!難怪彈丸般的店子,客人常要擠到門外等候。而全店就只有兩雙手撐起一切工夫,外賣的電話更是響個不停。客人們都很識趣的快快吃罷,自行執拾碗筷放到大膠桶去,又把應付的錢放進小櫃面的錢箱中……好一段日子沒來,它竟就結束了。也許會搬到別處吧?但我沒法尋得任何線索。原舖位已搖身一變,又是一間經營地產的。光景蹉跎,轉眼無覓處,只有我呆呆的站在街心。
有間小店,比上述的店子更小。靠的幾乎就只有老闆的一雙手去做,它仍在那偏僻的小巷裡,給人們煮著美味的齋菜飯餐,而且是絕對的價廉物美。幾年下來,與老闆談得熟絡了,我不時跟他說,百物騰貴,你的飯盒還只賣十多元,加點價也應該啊。然而,他的回答是:唉,過得去就算了,許多學生仔幫襯,不加了。有時,見到幾個幹粗活的勞工來買飯盒,老闆總問:要加多點飯嗎?要吃飽啊。真是菩薩心腸!我對他肅然起敬。從前有位開快餐店的朋友告訴我,他想向老闆訂齋菜來賣,老闆說:甭了,我教你自己煮吧,很易的。一派知足的傲氣,讓我覺得他是個隱市高人。據說老闆從前是某大寺院的齋堂大廚,廿多年前在澳門橫街巷弄裡自置方寸小舖,便辭工開店,幹起淡薄自給的小生意。他大清早已備好飯菜,因許多街坊是吃早飯的;到中午很旺,尤其每月初一十五最火紅。不過,午後就關門,晚上他就會去唱粵曲。有時他參與曲藝社開的演唱會也會給我一張票子,很高興的。每次踏進店門,見老闆一面盛飯菜給客人,一面說著笑話,都是語帶禪機;當我提著飯盒離去,他總會說句慢用啦!再見。我緩步走出小巷,臉上的笑意仍滿滿的。
我衷心祝福,澳門曾有過這麼純樸真情的人與事。因為好的東西都逐漸被消失,打造繁華的金錢世界賣的盡是冷酷。我在此地十年又十年之後,這一切和睦美好的小城感動,還能餘下多少?相信最終都只有回憶而已。願善人好事都得福報。南無阿彌陀佛。
2013/8/9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