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14年4月1日 星期二

雋文街舞


    偶爾來澳門遊的朋友,總驚喜小城細細,文藝節目多多。其實就是因為地方小,要搞甚麼活動都容易推廣,政府又肯投放充裕資金。提升了文藝質素,能否普及於民眾?畢竟文藝的教養是須要長期培育出來的。然而,有文藝氛圍的社會,才能有活力、有希望。這跟某些終日憂憤擾攘的地方比較起來,小城還是很幸福,讓我可以苟安創作。
    無論你這段日子是過得如何,是否忙得完全沒有閒心,但許許多多的文藝展覽活動,都不斷在你身邊開花結果,甚至有俯拾皆是的情況!能否得到你的垂青?其實只要你稍停一步,慢一點觀看,就會獲得時間與金錢都買不到的快樂。這無形的一剎那快樂,讓你緊繃的眉頭鬆開了,呆滯的眼光發亮了,鬱悶的心情被舒緩了……你還能說不好麼?
    三月下旬的澳門文學節,是極豐盛的文藝宴,奈何我是無緣參與,尤其當中有余光中先生的演講。很記得我最後一次聆聽他講「新詩的何去何從」,已是四十年前的事了。怕數光陰!如今,人煩事繁,心中的詩早殞落了。走在車水馬龍的大街小巷,如果我能想起詩,或只有「逃亡」二字。不過,那天的那一刻,一陣叮咚的音樂自街心那邊傳來。
從揚聲器擴大了的叮咚音樂,似乎來自音樂盒,也就順路經過去看了,正是三盞燈的圓形地。圍在周邊疏落的二十餘位市民,以稀奇的眼光觀看著中央的一對男女舞者。從女的舞衣看,就像豎在一旁的「雋文不朽」海報上的美女,以我的理解,表演的是葡萄牙舞蹈。和諧簡單的音樂,雙人舞的每一舉手一投足都是優雅的慢節奏,他們臉上含蓄的微笑,感情專注。與三盞燈周遭的樓房市街共舞,把對比異趣的場景融合,迴旋出澳門故事。地上放了一本很大的道具書,女舞者躺身在書上,男舞者翻起一頁頁,繼而合上了書,覆蓋著象徵美麗的文學靈魂吧。
表演結束,我與身旁的一位外籍男士都熱烈鼓掌,帶動了周邊的觀眾鼓掌。舞者邀請觀眾可以一起拍照,幾個外傭羞澀笑笑的拿著手機上前。我想,假設這段舞蹈是在文化中心的大舞台上,都不會令我如斯感動!我忘神在剛過去的十餘分鐘裡,好久。
2014/4/2刊於澳門日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