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16年7月18日 星期一

書法獨樂 ---- 在書展中的書法展




        半年前偶然與“一書齋”談起,擬請我的學生們在本屆書市嘉年華上舉行書法展。本已無心辦展覽的我,卻想着這也是讓學生來一次磨練的機會,更感到閱讀與書法當然可以結合為藝術創作,實在是個好主意。於是,數月來在平日課堂閒餘,尋書索句,拾取人生雋語、勵志楹聯,讓學生各以不同書體鍛煉、琢磨創作,是一段既愉快而有挑戰的過程。
        寫書法如讀書,時需淺斟細酌。若只是浮面過目,舞動紙筆,就流於虛空貧乏。讀書表現個人的學識修為,書法更顯露其人之心性。因此,書越讀越廣識,字越寫越謙厚。而因為閱讀而愛上書法,或因書法而閱讀,則本是自古以來文人之常態。寫書法是一種修持,可相互研習討論,切磋觀摩,思考進取。我不喜歡以此作比賽,或表演炫耀,會失去本意。雖然,經歷一段長的時間,展覽亦是給自己的努力奮進評估一下成績,然後再籌劃前進。
        書法之門,一旦打開了,我會鼓勵學生必須堅持一段長的時間,不要一曝十寒,應把它當作是一項每日的運動,寫下去會發現它真的有益身心。有中醫學上的研究,執毛筆、端坐或站立的書寫,能促進人體經絡的運行,達至養氣健身的效果,所以一些習武的前輩都很會寫書法。其實,寫書法的好處更是現代人的養生靈藥,它可以平躁消煩,安心寧神,因為寫書法的過程是比較靜態和專注,可能對失智症候也有幫助。然而,若能持之有恆作為個人生活上的習慣,甚且逐漸成為興趣鑽研,便會終生愛上這份獨樂的事了。
        寫書法與為人處事都一樣,必須有一份執着的誠意。我很幸運的與學生們結緣書法,十多年來亦師亦友。我竭力將所學傾囊相授,眼見成人學生在日常繁重工作後能提筆鍛煉;孩子學生更是十多年沒放棄,在功課考試課外活動等等壓力下,仍能交出高水平的書法作品;當中有兩位學生已在外地攻讀大學,每於暑假都會歸隊寫字……我無限感恩!學無止境,生命有涯。但我確信書法已在他們心田深耕,枝葉茁壯,未來的人生是充滿果實的!
        這次在7月8日至17日澳門理工學院體育館舉行的書市嘉年華,我以“讀樂人生”為題,與學生們以書法作品為書展補壁,作為佈景陪襯,期望沾染一點書香吧。展示的二十幅書法,內容皆以一些箴言金句或座右銘,既為書者砥礪自省,亦藉機與眾分享。讀樂、獨樂,自得其樂矣!
 刊於2016/7/9澳門日報

另記:

感謝澳門作家冬春軒,給我和學生在書展中的"書法展"寫的介紹專文,真是莫大的鼓勵,衷心感謝!
2016/7/12澳門報"文化視覺"版 

"入場啟卷企定觀書"   冬春軒

        書市嘉年華,這一年一度的盛會又告開鑼。在這色與聲中,書市就是一朵紅花,畢竟還需綠葉相襯。但因為主題為“書”,作為陪襯的自然也是“書”。不過此書不同彼書,前者的書是“讀樂人生”,顧名思義供人閱讀的書;後者是書藝的書,由“同趣文藝”出版社的書友們應邀拿出他們的書法作品,作為書市的現場佈置,藉此加強文化氣氛,此之謂“效果”,説得雅,則曰“綠葉”,倘若直話直説,這就是“佈景板”。這個詞語並沒有貶義。它像報春花,只在叢中笑。
        紅花與綠葉,書、“書”相襯,因此想起《老子》二章:“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盈,聲音相和,前後相隨,恒也。”是的,書市,本來就沒有“書展”這回事,現在有了,於是相生、相成、相形、相盈、相和、相隨。老子説:“恒也”,事物是永遠如此的。這活動名稱曰“書市嘉年華”,它需要“綠葉”、“佈景板”,否則便是牙檣錦纜喧譁的儈駔場。
        《同趣文藝》一位朋友給我一份場刋,讓我先睹。當然,這都是書藝的縮影本,其中有十二人的作品,篆隸紛陳,行楷俱備,師生雲集。長者有為人師者,為人父母者;幼者年僅十一歲,其中不乏中學生、大專生,他們共聚一堂,單看他們的作品,似乎“冇大冇細”。細而審之,卻是尊卑有序,從小學至大學這段過程,從沒有間斷過書畫的薰陶,恒以“同趣”為家。
        我嘗捫心自問:“醜字怎寫?”當然,這並非説“書寫”那“醜”字,原是問:自己是否能分辨美與醜?《老子》:“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這是説:人們都知道美之所以為美,醜的觀念便浮現出來;都知道善之所以為善,不善的形象會出現在眼前。看過“同趣文藝”諸君書法作品,“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看看人家,想想自己,寧不愧乎?
上面説過,吾友執場刋示余,問:“願意一睹?”孰料讀畢的感受,就只有四個字:“願睹服書”。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