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在恬 14歲 寫生小瓷偶 (布上油畫)
由兒童畫步入真正的藝術門檻,逐漸成長的孩子,有的自覺長大了,希望有新的嘗試,可以畫成熟的習作;有的卻未必能投入新的學藝方式,就把興趣轉移,這是很正常的現象,因為不是每一個人都喜歡學習藝術。在素描的階段,有的學生繪畫進度較緩慢,也許這是很枯燥無味的,沒有繽紛色彩,面對呆板的實物,大大考驗了他們的耐力。我時常也思考這問題,是否要那麼執著呢?會擊退了孩子的熱情,因而放棄是很可惜。於是,我必須要因人而異的轉變教學方向了。
我的授藝可能較嚴謹,但總的希望孩子打好基礎。所以,我從來反對以平面圖畫作範本臨摹,堅持必須對實物繪寫,因為那樣才能學習觀察和感覺物像,畫出來的是真正屬於自己的、獨一無二的畫作。這重點是要眼睛消化了物像,用心體會,然後由手、筆、油彩把它轉移到畫布上,完成繪畫的行為意義。我常跟學生說:「把死物畫出有生氣才是成功;別把有生命的給畫死了!」
何在恬提早結束了炭筆素描的學習,開始了布上油畫,這果然給了她強烈的新鮮感,我看到她積極起來了。我給她一個可愛的瓷偶,配上特式的布藝背景,雖然透視與光暗仍有缺點,但瓷偶亦算很有活潑感!我可以預期,在恬會即將進一大步了!
2014/9/18刊於澳門日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