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景智 8歲 澳門街 (纖維筆速寫)
剛升讀小三的麥麥,最近參加了一個寫生繪畫比賽。他的媽媽告訴我,他畫得很不開心!我看著他小臉上的大眼睛,一向機靈活潑的神采頓時泛起一絲失落。我說:「到底怎麼了呢?」麥太說:「當時我在現場看著,他先畫了前面的一間屋子,蠻好的,後來卻發覺有棵樹在屋子前面,他就擦掉所畫的一切,之後,繪畫的情緒也沒有了!」我說:「為甚麼要用擦膠呢?我不是教你繪畫不須擦膠,要畫就畫,你在畫室從來都沒擔心會畫錯,每幅畫都畫得精彩,我不是說過:沒有畫錯的畫,覺得錯的其實也是有趣嘛!」曾經多次有家長跟我說過:看著參賽寫生的孩子,很多並不是看著景物寫生,而是把老師預先給他的畫畫熟了,現場就默畫出來,不須抬頭看看,只背對著所畫的風景而畫……甚至是繪畫一些完全與風景無關的東西。
這些繪畫比賽的事實,早已是澳門一直以來普遍的「閒聞」,沿習因循,不少如今獲獎的藝壇新秀精英或可能都是這樣子訓練出來的吧!師生們無論教畫或繪畫都是以奪獎為目標。對啊!為了奪標、出名,使出任何背道而馳的手段似乎是無可厚非,可是,離棄美育的真義,讓孩子過早接受利害得失的壓力,天知道我們是在損害幼小心靈以至人格上的培育,其影響深遠。記得我曾在多次的講座裡強調不要太為參賽而繪畫,參賽也要抱遊戲心態。小孩子日常面對太多的比賽和考核,學科的、體育的、甚至藝術中的樂器學習等等,都是嚴格的考試,為甚麼不能留下繪畫作為一點釋放情緒、娛樂之用?也許,在一切教育制度、人事與世態要求等等問題下,都不容我這個無名的完美藝術主義者辯說甚麼,但面對孩子們的遭遇,我不禁擔憂自問:在我身邊的孩子們,會否因為接受我的天真教學方式而在學校的保守教法下變成不合格份子呢?會因愛反成害?
在孩子面前,我通常不作範畫,多元引發他們思考想像,主動表達自己。我在教學上花費的精力與時間足可以為自己完成很多創作,何苦如此?為的是給予孩子心靈的美育。我可能不是個好的繪畫技師,但我無愧作為一個實踐心靈快樂的老師。我問麥麥:「其實說真的,你跟我繪畫開心嗎?」他展現甜甜的笑意:「開心!」我說:「若你回到學校時,就要依老師們的指導去學習;當來到我的畫室時,你盡情自由地做自己喜歡的就行了,最緊要是開心哩!」讀中三的大女孩碧怡,她也參加了那個寫生比賽,而她的說話更令我更感動。她說:「今次比賽我沒有做任何練習,畫起來覺得很輕鬆愉快,隨心所欲。不過,通常得獎的人都是有練習的。」
一切的成長過程都必須經歷矛盾。我與孩子們會繼續慢慢學習、反省與進取。許多問題我難以即時解決,亦可能解決不了。逆流而行,但我自信仍是個勇者!
2009/11《同趣文藝3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