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14年7月31日 星期四

杜海韜的素描

杜海韜  13   素描寫生  (炭筆 ) 

        帶孩子們從兒童畫的階段踏進繪畫藝術的門檻,可以說是學畫的一個轉捩點。就像是由小學升上中學,由童年走上少年,無論生理與心理都開始有莫大的變化了。我藉著傳授畫藝,觀察了他們的變化,展開了較多的藝術與人生的話題,希望給少年人由淺入深的,多點認知和鼓勵。我們不一定須要在藝術上獲得甚麼成績,藝術最原始和最終之目的是讓我們的人生豐富一點,快樂一點而已。不過,要學習任何學問,就必然接受困難,才能明白真理。
        當孩子們開始上第一課素描基礎的時候,他們都自覺成長了,既喜亦驚。接受新一套的繪畫方式,要求漸高,慢慢就考驗了他們的耐性和信心了。於是不少學生會經受不起磨練,更以升上中學之後的其他壓力,功課考試漸多,就不再繼續了。我曾苦思這個問題,是否要求太嚴謹而讓學生離開藝術之門了?這矛盾的問題,令我多番審思,最後我還是堅持下去。好的東西豈能唾手可得,正確的理念要堅持。
杜海韜一向是個沈靜的男孩,他心思十分細密,從兒童畫時期,他已很有構思創意,同時看到他在畫技上的渴求。當開始習素描之後,他十分勤奮,每一幅的進度都不斷提升,難能可貴。

2014/7/31刊於澳門日報

2014年7月23日 星期三

李彥孜的舊樓與新廈

  
李彥孜   5   舊樓與新廈 (設色水墨 )

    對李彥孜來說,這幅畫可能是她的第一次,執起大毛筆,站懸腕,點墨落筆,繪寫那麼長長的線條在宣紙上。五歲的她,肯大膽嘗試,讓我驚喜。
    教年紀小的孩子畫中國畫,我不會有要求,但作為啟蒙也必須有正確的開始。要一下子改變他們平日執鉛筆的手勢固然困難,但只要在過程中提點便是,做不好亦不勉強,將來機會仍多。懸腕站立去落筆,就是幫助執筆的手勢較自然和容易,這正是許多成人學習中國畫時的弱點,無法打開手與心的闊度和膽量。
    由於是偶爾給孩子嘗試中國繪畫素材,所以不會以中國畫的基礎方式教授,只希望他們玩玩、認識。以孩子最易掌握的房屋為題材,用西畫的自由意念給他們創作。可以畫鄉村小屋,也可以畫城市的高樓大廈。我先來一次極簡單的示範,目的是給孩子們信心,也讓他們知道如何不拘細節的去繪寫。當然,一些孩子非常有心思,設計出特色高樓大廈,甚至異想的空間!不過,年紀小的孩子,畫了成堆層層疊疊的小村屋,都十分可愛。
    彥孜的這幅畫,給我第一個感覺就是很有澳門風格的新舊對比。前面是早期的舊樓房,而後面是高高的大廈。她筆觸鮮明,尤其圈線,一揮而就,很神氣!

2014/7/24 刊於澳門日報

2014年7月2日 星期三

繪畫與比賽的矛盾 ── 孩子心靈上的疑惑

  麥景智     8歲       澳門街     (纖維筆速寫)  

剛升讀小三的麥麥,最近參加了一個寫生繪畫比賽。他的媽媽告訴我,他畫得很不開心!我看著他小臉上的大眼睛,一向機靈活潑的神采頓時泛起一絲失落。我說:「到底怎麼了呢?」麥太說:「當時我在現場看著,他先畫了前面的一間屋子,蠻好的,後來卻發覺有棵樹在屋子前面,他就擦掉所畫的一切,之後,繪畫的情緒也沒有了!」我說:「為甚麼要用擦膠呢?我不是教你繪畫不須擦膠,要畫就畫,你在畫室從來都沒擔心會畫錯,每幅畫都畫得精彩,我不是說過:沒有畫錯的畫,覺得錯的其實也是有趣嘛!」曾經多次有家長跟我說過:看著參賽寫生的孩子,很多並不是看著景物寫生,而是把老師預先給他的畫畫熟了,現場就默畫出來,不須抬頭看看,只背對著所畫的風景而畫……甚至是繪畫一些完全與風景無關的東西。
這些繪畫比賽的事實,早已是澳門一直以來普遍的「閒聞」,沿習因循,不少如今獲獎的藝壇新秀精英或可能都是這樣子訓練出來的吧!師生們無論教畫或繪畫都是以奪獎為目標。對啊!為了奪標、出名,使出任何背道而馳的手段似乎是無可厚非,可是,離棄美育的真義,讓孩子過早接受利害得失的壓力,天知道我們是在損害幼小心靈以至人格上的培育,其影響深遠。記得我曾在多次的講座裡強調不要太為參賽而繪畫,參賽也要抱遊戲心態。小孩子日常面對太多的比賽和考核,學科的、體育的、甚至藝術中的樂器學習等等,都是嚴格的考試,為甚麼不能留下繪畫作為一點釋放情緒、娛樂之用?也許,在一切教育制度、人事與世態要求等等問題下,都不容我這個無名的完美藝術主義者辯說甚麼,但面對孩子們的遭遇,我不禁擔憂自問:在我身邊的孩子們,會否因為接受我的天真教學方式而在學校的保守教法下變成不合格份子呢?會因愛反成害?
在孩子面前,我通常不作範畫,多元引發他們思考想像,主動表達自己。我在教學上花費的精力與時間足可以為自己完成很多創作,何苦如此?為的是給予孩子心靈的美育。我可能不是個好的繪畫技師,但我無愧作為一個實踐心靈快樂的老師。我問麥麥:「其實說真的,你跟我繪畫開心嗎?」他展現甜甜的笑意:「開心!」我說:「若你回到學校時,就要依老師們的指導去學習;當來到我的畫室時,你盡情自由地做自己喜歡的就行了,最緊要是開心哩!」讀中三的大女孩碧怡,她也參加了那個寫生比賽,而她的說話更令我更感動。她說:「今次比賽我沒有做任何練習,畫起來覺得很輕鬆愉快,隨心所欲。不過,通常得獎的人都是有練習的。」
一切的成長過程都必須經歷矛盾。我與孩子們會繼續慢慢學習、反省與進取。許多問題我難以即時解決,亦可能解決不了。逆流而行,但我自信仍是個勇者!

2009/11《同趣文藝32期》

麥景智的麻雀與花籃

 麥景智   12歲       實物寫生 (油粉彩)                                

        當決定介紹麥景智的這幅作品之際,腦海中即浮現他孩童時候我曾刊登過他的幾幅作品。最記得他四、五歲時送給我的,以單線白描一個躺在沙灘椅子上懶洋洋的小人兒的圖畫,那線條堅定自信、乾淨俐落,所以我特別欣賞。
看著景智成長,我經歷著他在繪畫上的變化,尤其有一次他面臨在外參加繪畫比賽時遇到心理上的矛盾,令我寫了一篇文章去鼓勵他。升小六時的景智,十分渴望加入素描寫生的學習,雖然我只讓上了中學的孩子才開始素描,因為擔心嚴謹的素描學習令他們受不了。然而,因為看到景智對繪畫的熱情和執著,我終於接受了。
兩年來,景智是孩子們中最奮進的一個。繪寫不單講速度,亦要準確,他都做到了。有時我只憑檢視畫作,嚴格的挑剔也許會令景智吃苦,因為當我回望他的眼神,才驚覺自己竟然忘記他只是個才讀初中一的孩子!從碳筆素描走上油粉彩色寫生,回顧他的畫作,可以肯定他未來的進取是無可限量!
這幅寫生的擺設,籃子和麻雀原是陶泥製的,小花枝也只是絲花。但景智完成的作品,籃子看來似真的竹籐製品,葉子也寫出光澤立體,像是有了生命感。這就是一個畫家付予作品的真正魅力了。
2014/7/3刊於澳門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