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13年11月26日 星期二

蘇子軒的篆書對聯


DSCN2214蘇子軒      
蘇子軒   篆書對聯 (15歲時寫) 2011
釋文:華草秀而野,文章老更成。





                                   蘇子軒   篆書對聯 (16歲時寫)  2012

                                   釋文: 池邊古柳橫當路,雨後新莆長到門。                                                            
         我在指導水墨畫或間中在西畫創作上都經常與學生嘗試結合東西方藝術的互動樂趣。然而書法學習可算是較特別嚴謹專一的課程因此其難度亦較高。不過,對初習書法的孩子,我喜歡由篆書入手因為篆體與圖畫相近引導有趣亦較易。是寫字之本,基礎在執筆畫線條書寫一條橫或豎的直線、轉彎弧線;提筆中鋒,回鋒、收鋒、運轉,達成完美而富立體感的線條需花上的時間得要一兩個月當然也因學者之領悟力而快慢有所不同從寫好簡單的一條線之後才進入篆體書法的學習同時亦是循著中國文字歷史的根源開始寫下去,這樣,學生才能扎實根基而學寫書法也將成為鍛鍊做人處事的一種高尚情操,這就是書道精神了。
最近國內學校終於提出要重振書法教學這是很好的醒覺,但要行好這路子 真非一朝一夕的事時代轉變了學生功課繁重,周圍無數的聲色誘惑幾人能平靜端坐,心定神注,每課寫上一二小時又要持之以恆,難哉!所以,當我看著身邊幾個已跟隨學習數年的孩子內心是十分感動的
蘇子軒是個很溫純的少年,回憶當初他來習書,困難不少,加上我的嚴格,讓他吃了好些苦頭幸好我和他都沒有放棄。現在的他,篆隸楷三體並進,考驗才開始哩!但他正穩定的進步了。我將盡自己的能力,帶引學生逐漸走上書學的康莊大道,讓他們將來有一片自己的天地
上文寫於2011/10/2

劉宇翀的篆書橫幅

劉宇翀  17  篆書(臨鄧石如)
釋文「怪石長松 嶒崚聳震 人語不聞 松濤遞響 若真萬馬騰空而下」


        學書法真不易,尤其在開始習書的時候,下筆維艱。一小段日子之後,眼見總沒半點成功感,許多人就捱不住而放棄。在今時今日,仍有這份耐力的人,尤其是孩子,真是鳳毛麟角了。所以,我也特別愛惜身邊的幾個徒兒,時加鼓勵,不是要他們在書法上有出色成就,而是我以身作則,期望將中國書法傳承下去,讓這深長的藝術素養可以滋潤他們一生,是精神的無價事業。
        書法的歷史長河中,瑰寶無數,我只能以一己所識之微力,為學生啟蒙。願他們不怕艱苦,從書法裡磨練出人生鬥志,堅忍不移的定力。古人寫書法亦非只為藝術,其實原是生活的一種表達工具而已。
        宇翀習書,虛心奮進,努力不懈。隨著他的成長,他對書法將有著更深層的體會,那將是習書者應有的品格修維,他是無可限量的。

2012/12/28

劉宇翀的隸書對聯


DSCN6874劉宇翀    
隸書 七言對聯   劉宇翀   十七歲

       雖然這張作品是劉宇翀去年寫的,當時他還只是十六歲,現在,他的書法早已進一大步了。之所以仍與大家分享這個舊作品,是因為這對聯句是我特別給宇翀的勉勵,尤其是在今天。他行將升讀大學了,少年人即將踏上成年的人生路,我就把它作為贈言,也因為他選取讀醫科的路子,那是漫長而艱辛的。
    宇翀品性敦厚,待人親切關懷,謙恭和善,在我身邊的孩子群中,可謂稱冠了!相信這亦是他的師長們認同的。回顧他多年來在書法上的堅持,努力不懈,由不知方向,一點一畫,亦步亦趨的隨着我指引,逐漸走向越來越深奧博大的書海中,尋覓學習的道途。苦中作樂,孜孜不倦鍛鍊出勇氣和堅忍耐力。或者,書法之於宇翀的磨鍊,是令他往後更能刻苦自勵。我感恩遇到這樣的一個學生,也感恩我能以書法去啟發他。不求任何成就大業,求的是從學書之道,體悟人生義理,讓生命有眞善美的得着。
    “好事盡從難處得,少年無向易中輕。”在現今社會的青少年人當中,要以此為奮進的座右銘,相信是談何容易!當世人紛紛走捷徑,爭相學取巧,攀附名利的潮流下,而我總希望仍有孩子敢於接受挑戰,不怕困難。否極泰來,好事、好的世界終會為肯付出努力的人所擁有!

2013/8/22  刊於澳門日報

2013年11月18日 星期一

梁肇員的靜物寫生

DSCN0641
            梁肇員 16歲 靜物寫生 (油畫棒)

     肇員實在太忙了,但他仍竭力騰出時間來畫室,斷斷續續的畫,完成他這第三幅靜物寫生。回望之前的畫作,是一幅比一幅邁進,這就是成長了。

     由於肇員在很有限的時間去畫,而我也是在極短促的教學空檔去給他指導,實在使我很抱歉,因為他是可以做得更好一點。在學習的階段裡,前一幅畫會是後一幅畫的鼓勵和借鑑,我期待著。

     肇員仍可以留在我身邊的日子還有一年吧了,他要上大學啦!屆時就要停下畫筆,真有點不捨。所以,我要盡力在這有限的一年裡讓他學得更多的基礎功夫,等將來有一天或重拾畫筆的時候,再掌握亦不會困難。

2013/7/7

朱頌賢的塗鴉澳門街

朱頌賢    6    塗鴉澳門街(圖片/彩色簽名筆/水彩)
   

     走過營地大街的塗鴉公園,還記得初見時的驚喜。久之,卻有點乏味感,因為感覺是很正規的指定藝術製作。而創作的方向只以「大」壓場,裝飾感強,塗鴉的叛逆和野性不足。這或反映了本土藝術的平淡,缺乏自主動力和新意題材。去年讀過有位中二同學文章寫童年遊戲,其中有一段說:「我們會到別人的舊牆上畫畫……當人家出來時,便馬上走到遠處,等沒人了便馬上回去繼續玩。」這是很純真的描述,塗鴉之所以出現,正就是這樣!
 
     當然,我們絕不可以隨處塗鴉,這是刑事毀壞。所以我想了一個可以玩樂的方法,讓孩子們可以任意在澳門街塗鴉!首先翻出了這十多年我在澳門街頭拍攝的舊建築物照片,選出許多有特色的,令人有塗鴉衝動的照片,以彩色打印好。然後派給孩子每人一幅,把主題建築物剪出來,貼在白畫紙上,用彩色纖維筆開始創作自己喜歡的塗鴉了。當我還沒說完引子,小小的朱頌賢就不耐煩地說:「我好想快點開始畫啊!」這句說話讓我知道:畫課已成功了一半啦!
 
     孩子對揀選建築物也有自己的心得,頌賢的一幢房屋是我在九澳拍攝的,屋的柱子多,他很有心思地逐一設計。而最後背景的創作也繪畫得十分精緻漂亮。一向活潑好動的他,這一課卻全情投入,因為他實在太愛畫這幅畫了!這就是我最欣賞之處:當一個小孩專心地繪畫自己的心頭好,那就是他最天真可愛的時候啊!
 
2013/7/24

黃芊羚的素描木雕

DSCN1812芊羚a
芊羚 15歲 碳筆素描 木雕
  
  轉眼間,芊羚在畫室已畫了三年有多了吧!我不知道是我磨鍊了她的刻苦用功,或是這女孩內向的性格鍛鍊了我?她是那麼默默耕耘,細緻得一絲不苟,她的慢工出細貨讓我不得不折服了!然而,我的急性子有時真按捺不住,但芊羚仍一聲不響,或只給我怯怯的一下淺笑,又繼續埋首在她的畫筆去。就這樣,一幅又一幅,一幅比一幅難畫的素描,她努力的挺過去了。
 
   在我的感覺裡,芊羚的筆觸是過於輕柔的,所以,這次我以一個重實的木雕去給她考驗,我不斷強調要寫出木頭的質感。過程的確是經我再三的鼓勵,要她大膽用力……當然,最後她的細膩功夫還是流滿這塊木頭上。再三觀看,竟讓我有點感動!這是我在學生的素描畫中從未有過的感覺,雖然曾有別的學生畫得更好的作品,而芊羚這幅畫亦有瑕疵,但能讓我感動的,暫時這是唯一的了。所以,芊羚,謝謝你的努力。
 
   如今,面對新的學習階段——石膏素描,芊羚將是怎樣應付呢?相信以她的沉著堅毅,運用她輕柔的手,石膏像上的起伏,會給她另一番體驗。我會靜靜地期待著。
 
2013/9/22

傳神

 
 何啟揚 10歲

    昨夜的睡前閱讀,仍是延續看村上春樹的"遠方的鼓聲"。他對意大利人與希臘人的生動描繪,在於一個日本人的角度,遭遇著旅途中各式各樣的"怪"與"趣",讓我讀得不斷的哈哈大笑起來... 深宵時份,真怕隔牆有耳,礙了鄰居安眠!然而,在暑假沒有得去旅遊的日子,讀村上這本書真是可以排遣一下苦悶的。

   早上打開電腦,重看了孩子們的一些畫作。數月前曾給他們介紹過許多希臘的神獸,他們都聽得津津有味,因為希臘的神話的確引人入勝。於是他們畫了想像中的怪獸,這裡與大家欣賞一下。男孩子心目中最有神力的依然是超級的機械人,何啟揚的機械人繪寫非常細緻,它身上每顆螺絲釘都有板有眼的結構精密,讓人驚嘆。至於胡逸田的神獸,有女孩子的柔美筆觸,型貌似泰國式的風格,原來是她真的剛去罷泰國旅遊。其實,畫家對繪寫的物象,有強烈的代入感,就能傳神。

   所以,創作的泉源真的需要行萬里路。就像村上春樹,在寫作與旅行之間,他說是"精神上的轉換",驅使他去旅行的,也就是驅使他去寫作。
     
             

胡逸田 11歲

2013/8/6

一紙聖誕卡

李哲雲 2003
 
聖誕節的來臨對我來說只是給孩子們的。我的信箱裡會有一兩位朋友寄來的聖誕卡,來澳門十餘年,這一份問候祝福從沒間斷,在今天以網絡穿梭的大氣下仍親筆寫個卡兒寄給我,真的衷心感謝他們沒忘記我。
 
上星期教孩子們繪製聖誕卡,做一張個人獨特的卡兒,情意是無價的。記得年輕的時候,我頗喜歡親手繪製聖誕卡,每年不同。如是者許多年,有位舊同學告訴我,他一直把我寄給他的卡全部保存著,很是感動。移居澳門後,我沒寄過聖誕卡了,但因出版刊物而與各地的朋友仍保持聯繫,就不再需要那一紙卡兒了。不過,我卻繪畫過一幅特別的聖誕卡。
 
二零零三年,是很悲傷的一年。流行疫病、個人的工作擔子和情緒,都陷入低潮。好不容易走到這年的盡頭,有朋友問我,可否為一間機構繪製一個聖誕卡?他說:這是澳門聖保祿書店的修女們要求的,當下立即答應了。修女們希望卡的畫面是中國式的聖母聖嬰,我看了他們之前的一張作品,是清朝宮廷式的聖母聖嬰,於是,靈機一閃,我決定要畫一幅農村的聖母聖嬰。參考了上海美術家田原的一本畫集《中國童謠》,他是吸取年畫、剪紙等的樸素材質,以民間喜樂的色彩創作。我便快樂地投入了這幅小小的圖畫中,設計好的畫面是一位穿著花布圍裙的農村少婦屈膝坐在地席上,抱住一個胖嘟嘟的嬰孩,笑得幸福甜蜜;身邊是綠葉子,頭上是夜色雲彩。本是一幅普通的母子圖,我給他們頭上再加了淡淡的光環,就成為聖母聖嬰了。這是我少有的、覺得滿心欣喜的創作。
 
朋友回話說:聖保祿書局的修女們非常喜歡,決定採用來印製他們的聖誕卡了她們說要送我一份小小的禮物,問我喜歡甚麼?我當然謝絕,然再三的追問,最後只好接受。我說我喜歡書,而書櫃欠的一本書是《聖經》!雖然我不是教徒。
 
又到聖誕了,我翻開這本別具意義的《聖經》,最後的扉頁有當年聖保祿書局修女們的簽名,韓國修女日本修女……

        我深深祝福願大地上一切和諧平安,寧靜溫馨!
2012/12/18

2013年11月13日 星期三

馮潁言的Happy Together


                       馮潁言  7   (油粉彩 / 水彩)

    開始畫課之前,我和孩子們玩一個遊戲。這遊戲叫「手拉手,解開不放手。」我們先圍一個小圈子,兩手交疊,與旁邊不同的朋友仔互相拉手。之後,大家就慢慢想法子解開交义著的手臂,但無論如何都不能放手。當完成解開後,大家的手仍是牽著的便是成功了。這個遊戲強調的意念是互相幫助解決難題,還要小心照顧和遷就別人,因為拉著的手不能放開,容易因轉身而扭倒手腕。從這個熱身的遊戲中,我充分體會到孩子們的心態、品性和教養。尤其當我發現有幾個孩子是不願意參與,只作旁觀,於是我說:「喜歡玩遊戲的人特別有智慧,將來更會是領袖人才呢!」所以,做老師的應多多與學生們玩遊戲,對教學啟發甚有裨益。
    遊戲之後,我介紹了一幅刺繡的兒童畫,內容是一群孩子圍了一個圈,手牽手,他們是不同膚色,代表了地球上的各種族;還有其中有坐輪椅和用拐杖的傷殘者。於是,圖畫是很明確地要讓孩子們知道和平共處,互助互愛的含義。
一個圓圈,可以是地球;可以是美麗的花園。但孩子的想像力更豐富:是月球、是生日餅……總之是他們認為開心或特別的東西!我強調要有不同膚色的孩子,還要畫出有傷殘的朋友仔,大家要手牽手。
馮潁言繪畫的是非常漂亮的花園,孩子們的佈局畫得均稱有序,這是頗有難度的!其實只要將畫紙順著圓圈轉動方向去畫便成。潁言是第一次來畫室,雖然有點陌生感,但她肯投入玩遊戲,令我讚賞。她這幅畫也成為給其他同學仔欣賞的示範作品哩!


2013/11/14 刊於澳門日報

2013年11月10日 星期日

立冬的紅花




        葡京前地,車子日日迴旋來去,人潮在各自追趕停歇。這一年來我更多的站立在這裡,為中途轉公車;有時特地步行到這裡乘車,尤其繁忙時段,因為可以有較多公車的選擇,也讓自己多了步行運動。
每次楞楞地站著,旁邊新葡京的霓虹光影朝夕無間閃爍,已由令人煩厭而變為冷漠。但我喜歡看的是周邊外圍的樹木,它們的品類繁多:旅人蕉、垂柳、木棉,假蘋婆、細葉榕、蘇鐵,雞蛋花、夾竹桃……很難想像這些樹會聚種在小小的一個圓周地!觀看樹木的形態,四季變化,成為我等候公車時的遣興習慣。賞樹,原來是能令人平和閒適地等車,消弭煩躁。只是實在沒有幾個人會體會吧。
        許多年前,自從這圓形地改建之後,看著不同的樹木開始被種植生根。其中所種的鳳凰木,年年風季都讓我擔憂。鳳凰木體質較脆易斷,難承受颶風。雖然它的樹冠宏闊,有非常好的綠蔭,但冬季會全落葉。然而,捱過幾年的折磨後,弱小的鳳凰木終於成長了,高大強壯撐得住狂風暴雨。每到盛夏前,它開始展示如火焰的繁花,掩蓋鬧市的塵囂。
        香港有一群朋友,曾成立一個網頁名為「紅花樹的約定」。以不同形式與喜歡鳳凰木的朋友享受一年一度紅花樹的約定。讓參加者能在香港繁忙的生活中,停下來細味城市中的「紅海」。透過網頁擴展認識保育紅花樹的知識,更歡迎有關鳳凰木的文章、故事、新詩、歌曲、相片及錄像等的提供,登上分享。今年暑假,當中的兩位朋友來澳門與我共聚,談起今年的鳳凰木開花情況反常,大部分都極少開放甚至無。我想,植物的生理對大自然會有調節機制吧。從前我工作的學校有果園,種有荔枝和龍眼,它們的果實收成是隔年互對的,當荔枝豐收的一年,龍眼就會少收,翌年則相反。鳳凰木雖不是果樹,但它可能幾年中或有「感覺不良好」的時候,便實行不開花了。
        的確,今年澳門的鳳凰木,也不似往年的如火如荼。然而雖是花少,翠葉卻濃蔭婆娑,層疊如雲。更反常的是,深秋已過,非但沒有落葉,連一點細碎的黃葉子都沒出現。昔時那種秋風送落葉,紛紛如雨灑遍地的景致,到踏進立冬之日猶未見。亦由於沒開花,樹上也沒有結出長長的豆筴了,是否證明鳳凰木真的在調養生息呢?這天坐在公車上,急轉彎的剎那間,驚鴻一瞥,幾朵紅花綴在綠油油的羽葉上,萬分喜悅的立即下車尋覓,是哪株鳳凰木的花兒啊?雖然被風吹得搖晃不定,但也終於給我拍攝下來,誌為今年立冬的紅花!
        紅花樹,我們有一個約定,明年必定相見。


2013/11/8

2013年11月7日 星期四

李穎琦的棧道風光


穎琦  9歲   ( 丙烯 / 縐紙 / 瓦通紙 )

    問孩子們有幾人在重陽節去登高啊?竟是沒有。澳門只有個松山,隔一些日子我會與友人走一兩個圈,邊談笑邊眺望這個繁雜的澳門面貌,遠近景象都被那些賭城地標刺著雙瞳。但松山還是可以令澳門人透一透氣的好地方,我總愛帶香港的朋友上來走一圈,看看燈塔和雪地聖母教堂,很有興緻。

     
從網上我看到一些世上奇異和難走的山嶺步道,既驚險又有趣,給孩子們看了都發問:這怎麼走啊?現在的孩子少行樓級,我就讓他們設計一幅美麗的秋山風景。

   山路,是用原色的瓦通紙,利用它的坑紋做成梯級的感覺,建築起一條條的棧道。山林,用淺黃色縐紙弄成起伏的形狀貼上,以各種綠色點染出樹林,加點紅黃橙色便更添秋意了。縐紙堆疊得凹凸不平,讓畫面有了山林立體效果,孩子做起來是有趣又容易的。

   登上了山,孩子們看到了海,有的看到了崖壁,當然還有淡淡的雲天,用水調稀顏色,輕快的抹上兩筆便成了。

    李穎琦的秋山,棧道四通八達,只要有氣力,風光不盡。走進這幅畫圖中,有如去了一次山之旅,大家想像想像吧!

2013/11/7

劉詠君  7歲

 黃曉孜  8歲

    黃凱欣  10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