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18年6月3日 星期日

你畫的是甚麼呀?


你畫的是甚麼呀? 
                     
梁穎詩  七歲(藍色紙/漂白劑/竹籤)

穎詩今年八歲,她四歲已來到我的畫室,愛說話,不害臊,是個口齒伶俐逗人歡喜的小女孩。記得最初我請她唱首歌給我們聽,她即刻站好姿勢,唱的兒歌是「警察叔叔」,嗓音亮亮,配合動作,一本正經地表演,我們都報以掌聲……她告訴我,長大了要做繪畫老師!

去年畫展,我把她的畫題搞錯了:Melody 誤作 Kitty,她高調的向我指正。是的,這些卡通公仔對我來說是差不多,但對孩子來說就一定要清楚不紊的,我的確是不用心,疏忽了孩子的指示。另一方面,我知道她開始長大了,她有自己的主見。有時候,遇著畫課中的題材是她不感興趣的,她就直接說不喜歡,於是我會讓她畫自己愛畫的。我從來不規定孩子要依從我的方向,藝術的空間是自由開放,不問成敗,只求變化和實踐。要引導,有時也可以利用羊群心態,當旁邊的孩子搞得很精彩時,她就會自然地融入嘗試了,這是孩子互相模仿學習的天性。對穎詩這類個性有進取的孩子,不擔心她不做,卻要間接地觀察誘導,隨著年紀漸長,她的離經反叛正是老師的挑戰。學生聰明,老師要更聰明,但這還是要從學生身上去學習的。很多時候我會故意做一些失敗的行為,搞笑又愚蠢地表演給孩子們看,讓他們批評,這是很中用的方法,他們即時從我的失敗中記取教訓。如果老師既具智慧又傻笨,孩子們都會更愛他。

多用心思從旁去看孩子,思索他們的言行,我們可以體會那些小小的心靈裡,原來隱藏著有多少故事?有甚麼期待?或準備下一刻將會幹的遊戲……當一個孩子在繪畫,完全沈醉在自己的世界時,請勿打擾他,影響他的專注和獨立能力,更不要在旁指指點點,多事的問道:「你畫的是甚麼呀?」無論是小孩或藝術家,他要畫,就是正在表達他自己要說的東西,你看得懂與否是你的能力問題,最好保持緘默,這是一種修養。除非繪畫完成,畫家或願意與你交談畫中的故事。

這次畫課,用的物料是孩子意想不到的,就是漂白劑與竹籤,深藍色紙遇漂白劑褪色,效果奇趣。穎詩的作品看來沒主題,我從她繪畫的過程中,留意到她是從屋子、道路甚至交通燈、遠山、雲和飛鳥這些孩子眼中合理的景物開始,之後越畫越離題了。可是,她的興趣顯然是越來越高漲,她把自己繪進畫裡,還標示出「SI SI」她的名字,開始將所有喜歡的東西都放進畫裡。當掌握了描畫的物料性質,她一定感覺漂白劑的繪寫效果好像學校的黑板和粉筆,於是,在學校黑板上畫寫的意欲就傾瀉而出了。她可能想像自己是老師,一會兒繪畫,一會兒又列算式……好不快活!她一面畫一面自己說話,畫滿全幅畫紙,課堂完了還不捨得放下竹籤。


我把她的畫掛在壁上,看了好久好久。每次細讀時,耳朵就會響起她如小銀鈴的聲音,快樂的說著她得意的事物!

李哲雲
2009/5 同趣文藝 第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