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18年6月3日 星期日

你畫的是甚麼呀?


你畫的是甚麼呀? 
                     
梁穎詩  七歲(藍色紙/漂白劑/竹籤)

穎詩今年八歲,她四歲已來到我的畫室,愛說話,不害臊,是個口齒伶俐逗人歡喜的小女孩。記得最初我請她唱首歌給我們聽,她即刻站好姿勢,唱的兒歌是「警察叔叔」,嗓音亮亮,配合動作,一本正經地表演,我們都報以掌聲……她告訴我,長大了要做繪畫老師!

去年畫展,我把她的畫題搞錯了:Melody 誤作 Kitty,她高調的向我指正。是的,這些卡通公仔對我來說是差不多,但對孩子來說就一定要清楚不紊的,我的確是不用心,疏忽了孩子的指示。另一方面,我知道她開始長大了,她有自己的主見。有時候,遇著畫課中的題材是她不感興趣的,她就直接說不喜歡,於是我會讓她畫自己愛畫的。我從來不規定孩子要依從我的方向,藝術的空間是自由開放,不問成敗,只求變化和實踐。要引導,有時也可以利用羊群心態,當旁邊的孩子搞得很精彩時,她就會自然地融入嘗試了,這是孩子互相模仿學習的天性。對穎詩這類個性有進取的孩子,不擔心她不做,卻要間接地觀察誘導,隨著年紀漸長,她的離經反叛正是老師的挑戰。學生聰明,老師要更聰明,但這還是要從學生身上去學習的。很多時候我會故意做一些失敗的行為,搞笑又愚蠢地表演給孩子們看,讓他們批評,這是很中用的方法,他們即時從我的失敗中記取教訓。如果老師既具智慧又傻笨,孩子們都會更愛他。

多用心思從旁去看孩子,思索他們的言行,我們可以體會那些小小的心靈裡,原來隱藏著有多少故事?有甚麼期待?或準備下一刻將會幹的遊戲……當一個孩子在繪畫,完全沈醉在自己的世界時,請勿打擾他,影響他的專注和獨立能力,更不要在旁指指點點,多事的問道:「你畫的是甚麼呀?」無論是小孩或藝術家,他要畫,就是正在表達他自己要說的東西,你看得懂與否是你的能力問題,最好保持緘默,這是一種修養。除非繪畫完成,畫家或願意與你交談畫中的故事。

這次畫課,用的物料是孩子意想不到的,就是漂白劑與竹籤,深藍色紙遇漂白劑褪色,效果奇趣。穎詩的作品看來沒主題,我從她繪畫的過程中,留意到她是從屋子、道路甚至交通燈、遠山、雲和飛鳥這些孩子眼中合理的景物開始,之後越畫越離題了。可是,她的興趣顯然是越來越高漲,她把自己繪進畫裡,還標示出「SI SI」她的名字,開始將所有喜歡的東西都放進畫裡。當掌握了描畫的物料性質,她一定感覺漂白劑的繪寫效果好像學校的黑板和粉筆,於是,在學校黑板上畫寫的意欲就傾瀉而出了。她可能想像自己是老師,一會兒繪畫,一會兒又列算式……好不快活!她一面畫一面自己說話,畫滿全幅畫紙,課堂完了還不捨得放下竹籤。


我把她的畫掛在壁上,看了好久好久。每次細讀時,耳朵就會響起她如小銀鈴的聲音,快樂的說著她得意的事物!

李哲雲
2009/5 同趣文藝 第30

2018年4月30日 星期一

「一角」的視野 ──何在恬、杜海韜、劉家晴三人作品展


三位應屆中學畢業的年青人,面臨升讀大學新階段之際,藉著一角之地,展示他們近兩年多以來,在藝術學習所得的小成果。由424日至56日,在塔石廣場青少年展藝館舉行名為「一角」的三人畫展。除了希望與同好分享,接受品評之外,更重要的是讓自己換一個角度,放遠一點距離去審視創作。
進入「一角」,實則有三角:由何在恬、杜海韜與劉家晴組合而成的一個藝展。三角各有方向,每角有異同,皆因他們一同學藝,一同成長所致。環看三位作者的作品,素材均以油畫為主。他們自中學開始按部就班的從基礎磨練,逐步爬上習藝的每個層面並嘗試創作。我們看到畫作上一筆一點毫不馬虎的訓練,也許這是現在很多習畫的學生都不願意接受的苦功。雖然繪畫亦可以是隨意自由漫寫,但若希望作品不流於虛浮,有好的基礎才能更上一層樓。雖然這些作品都未必十全十美,但以青少年人來說,能堅持走到這一步,應是給予滿分的。
有一句說話:「用最大的功夫打進去,又用最大的勇氣打出來!」打進去是要刻苦努力,鍛鍊好扎實的功夫;但不可自困,要能運用發揮,破繭而出才能創造自己廣闊的天地。這當然不是一朝一夕,而今天他們才正是開始而已。
何在恬的畫風是細膩唯美的。從鯖魚的《轉化》,嘗試將寫實具像帶出思考;《繾綣》就是更進一步描寫真實的不真實,抽象意念化。《這段緣》記錄了何在恬的一份美好回憶,而《思惘》將是對人的心態兩極對峙作出探討。《嚮往》則令人看了會心神飛馳!
杜海韜的作品皆是潛心細寫,他孜孜不倦力求完美。從《靜物》的火龍果到《倦了》的貓兒,每幅都深受觀眾喜愛。他的《冰鎮》,我看到他在現實場景裡構作出非現實的效果:加入流淌的血成功地讓作品有了思考的空間。而在展覽前才速成的《無題》,海韜一反畫調,似乎是想留下猜不透的謎語。
劉家晴的創作是動漫題材,但除了當中四幅是由電腦繪製的作品,她的主力創作《思之系列》共七件組畫,皆以油畫素材去完成。利用電腦功能繪畫與打印輕易,許多年輕人已逐漸趨向於快速成效的科技創作了。然而,家晴仍在有限的時間裡,堅持以油彩沉澱出她心坎中的告白。我為她這份投情致力的奮進而感動!《思之系列》組畫,我讀到她油彩傳達意念的脈動,豐富的個人情緒起伏與掙扎,在無奈中有著不屈的期望。家晴的作品,令人難忘。
欣賞這個畫展,有甜美喜悅,也有青果的澀味。在感受青少年人的情懷之餘,謹送上無限的祝福。

何在恬作品  《思惘》
劉家晴作品    《思之系列 - 原始》        


       杜海韜 《冰鎮》

李哲雲            圖文刊於2018/5/1澳門日報 文化視覺版

2018年1月22日 星期一

把心兒留在西藏

韶光荏苒,重閱自己西藏行寫下的小詩,原來已是七年多了。對西藏的懷念依然... 渴望有日重遊。

把心兒留在西藏          李哲雲

我只遙想過
長路漫漫終會有一個盡頭
隨著那身軀起伏匍匐
量度今世的苦難
放下骯髒塵垢
熱淚滴落阿嘎土上
大昭寺的經幡拂揚
日月星河無痕跡

我能相信了
感動的魂魄會飛翔西去
伴著微微的酥油燈火
翻讀萬卷甘珠爾經
迴廊殿壁細描
五色滲透層層疊疊
布達拉宮蒼桑故事
吟誦沉默遠千古

我似曾相識
藍湖泓涵江川透碧
我以為歸去
雪嶺林海雲空杳寞 
我已經迷失
走進地老天荒

從此
留下沒有足跡沒有愛恨
沒有前生 來世
只把心兒 留在西藏


2010/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