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3月27日 星期一
繁華大都會
我的攝影朋友們經常在FB上貼出超美的都市景色,欣賞五光十色的城市風貌,香港澳門或上海......幾乎不知我家在哪城了!這次我讓孩子們分享這些絕色佳作,他們會驚嘆香港的夜景,會親切歡呼辨認澳門風光... 之後,我們就創作一幅大都會吧!
我收集了一些舊報紙,特別的是只收黑白的專欄小廣告版面,孩子將之撕成摩天大廈樓房天橋...拼貼出自己想像的大都會,而作品的色彩留給他們用螢光色筆繪寫,再加薄薄的馬拉紙敷貼便完成了。
2017/3/27
2017年3月20日 星期一
漂亮的鞋子
2017年3月13日 星期一
朱頌賢的牽牛花
朱頌賢 小五年級 牽牛花 (設色水墨)
自從十天前說要關掉FB粉絲專頁,多個來自台灣的朋友勸我這樣很可惜,他們說很希望可以繼續看下去… 於是想到了孩子們,畢竟仍想讓他們可愛的、美妙的創作給大家分享,所以,就鼓勵自己多努力一陣子…再多一……陣……子!
其實,也因為昨天有一位男孩子,遇上他最不喜歡的中國水墨畫課,在很不情願的狀態下畫完老師教他的"牽牛花"。課完了,我靜靜的翻看所有孩子的牽牛花,塗鴉中卻有著趣致。他們何嘗不是很努力的執著大毛筆,生硬地戰戰兢兢在宣紙上如履薄冰的學習!所以,他們也是我的老師!孩子們,我會努力的了!
牽牛花,籐蔓兒纏繞百轉,長在不為人重視的荒蕪野地,但它卻毫不介意,總向著朝陽綻放淡淡姿色,只有詩人才能看到你的高貴雅淨啊!
2017/3/13
2017年3月8日 星期三
梁皓茵的桌下貓兒
梁皓茵 15歲 (布上油畫)
如果梁皓茵的“NANA”讓你讚嘆,那麼我再介紹她之前的一幅作品,畫的是一只流浪貓兒。
這也是我在突尼西亞旅途上遇到的。當我們在山區小店歇息,喝上一杯薄荷冰紅茶,忽然發現腳邊這貓兒,想是要討吃的......
木桌子的藍色是突尼西亞常見的家居色彩,門窗都喜歡髹這傳統的艷藍。這貓兒不是馴養得漂漂亮亮的寵物,牠白毛的腳與黃褐色的頭毛,在黝黑的桌底背境下,令整個畫面有非常悅目的突出感。
這是皓茵的第一張動物繪寫,已很有天份的表現了。
2017/3/9
變變變色龍
我從網上找到一個給孩子玩的美勞題材,最加多一些構思,雖然其複雜程度讓孩子自己做會有些困難,但我多花點時間和工夫做好準備的材料就沒問題了。
當然,首先講一個關於變色龍的故事,那是著名俄國作家契訶夫的短篇小說《變色龍》,內容十分生動有趣,孩子們都聽得津津有味,更很不齒當中那個警官的變臉態度,真是很有教育意義的一課了。
開始做會變色的變色龍:
1.
預先剪好一圓形畫紙,圓形周邊上留一片小葉子形突出。圓形內讓孩子描印上一只變色龍形狀,稍後我會給他們切割挖空出來。
2.
另一大畫紙上預先印描好圓形的位置,那是安裝變色龍圓形的。然後孩子們各自在圓形外用顏色marker pen畫滿葉子,我還要他們觀察真葉子上的葉脈,就會畫得更好了。之後在圓形內以油粉彩塗上抽象艷麗的色彩。
3.
在圓形變色龍畫紙上也畫上一些葉子,別忘了圓邊上突出的一片喔,那是用來轉動的隱藏把手啊!最後將它以長腳開义釘安裝在大畫紙上,就完成可轉動的、會變色的變色龍了!
這是玩得超開心的一課,大家還把那挖割出來的變色龍又自由玩創作,都不願下課呢!
2017/3/8
2017年3月2日 星期四
梁皓茵的NANA
梁皓茵 15歲 NANA (布上油畫)
找油畫的題材給學生們,由於有很多都是不能真實地去現場寫生,唯有靠我累積的見聞。在自己不斷的旅行中,把美妙有趣的鏡頭留住,與學生們分享,讓他們選擇喜歡的題材就摹畫了。當然,我必須跟學生細談這物像背後的故事,給他一些感動,有情緒了,動筆就會有意思。
那年我去北非突尼西亞,經過某一個小鎮,踏著石子路的小巷,兩旁矮樓房充滿風情。偶然抬頭,看見一只狗兒憑窗看著我們,便高興地跟牠打招呼,即引來牠的主人探頭出來,也跟我們熱情地招呼,笑著說:“牠叫NANA!”我們便仰頭揮手的叫“NANA!NANA!”寂靜的巷子迴盪著我們的歡笑。
午後陽光在NANA烏黑潤亮的細毛上描出金線條,舊木窗框子,和仿佛輕輕飄漫的窗紗……梁皓茵的繪寫令人驚喜!這個作品更勝真實情景,皓茵把牠定格在這裡。欣賞這畫作,讓我感動,也很懷念這只有一面之緣的NANA啊!
畫作刊於澳門日報2017/3/2
2017年3月1日 星期三
鄭子悠的大公雞
鄭子悠的大公雞 9歲 大公雞 (丙烯)
執筆寫澳門日報這個專欄,一直是我很興奮的事。因為每次玩完畫課,有新鮮得熱騰騰的孩子作品,我總是急不及待要把畫課快樂的過程與讀者分享,這是很美妙的事!寫“哲雲說畫”不覺已8年多了,儲在我電腦文件夾中原來已有145篇,是我從來沒有如此勤奮的寫作成績。然而,這全都是孩子們的功勞!
回憶2002年我在澳門出版《兒童繪畫即用教案60個》一書,是我在香港學校教兒畫累積的心得,很幸運地這本書在香港賣出了90%。同年我出版《同趣文藝》季刊,以文會友之餘亦介紹孩子的書畫作品。及後開始正式寫這專欄,給孩子和家長們許多鼓舞;我更抱著很大的期望,延續寫繪畫教案的方向,為在職的兒畫老師們提供多元變化的題材,讓不是專科的老師都可以教得有樂趣。孩子會成長,老師終退休。新的一年開始,我自覺不好再佔用這塊園地,是時候要退出了。我將逐步回歸自己的藝術,重新上路。
最後要介紹鄭子悠的作品“大公雞”,它朝著燦爛的陽光、昂首迎著多彩的世界,這正是我內心的寫照。子悠是個溫柔和善的女孩。記得初認識她時才5歲,每遇上困難她很易落淚!不過,日前我看到她像個小老師一樣,細心地指導年紀更小的孩子,讓我非常感動。在此致上無限祝福!
2017/3/2刊於澳門日報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