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17年2月28日 星期二

無限拼圖



曾在日本的有馬,小鎮上著名的是温泉,街上卻滿是日本古老傳統的小玩具,有個玩具博物館,雖然沒什麼特別,我買了個細小的六角形十塊拼圖。每次孩子們來了都好喜歡玩,小小的幾塊拼圖,卻樂此不疲!
這次我就給他們自己設計一個"無限拼圖",來自網上的一個玩藝。
雖然事前我要做許多功夫,因為先要將影印好的格子圖黏貼在廣告板上再切割妥當,分給每孩子有兩份:一份已經印好圖線,另一份由他們自己設計。
這個畫課好開心,孩子們完成後就二人組、三人組或四人組的玩得興高采烈!無限拼圖擴闊孩子創意空間,是很好玩的圖畫遊戲!



2017/1/21

明燈皓月

李哲雲    隸書  


十年前的元宵,給澳門日報寫的書法。
昨夜元宵,無暇看月;今夜且看十六月更圓吧!

2017/2/12

2017年2月23日 星期四

李彥孜的機械恐龍戰


李彥孜  8歲    (尺子繪畫)


        這次挑戰孩子們的,是必須用尺子繪畫他們圖畫中的每一條線,就算要畫個太陽、皮球的圓形也是用尺子畫出來的!

        平常繪畫課裡,我不許用尺子,但這次是專門運用尺子的遊戲,大家玩過痛快了!
看看,一點也難不到他們,城市、太空船、家居⋯甚至機械恐龍戰⋯真的太棒了!

        李彥孜的機械恐龍戰真是令我讚嘆,構圖複雜增加了使用尺子的難度,但她運用能力很高,角色生動,有故事感。這幅男孩子喜歡的題材,原來女孩子畫得更出色哩,的確了不起喔

2017/2/19

2017年2月20日 星期一

鄧洛程的面譜戲台

鄧洛程  5歲    ( 小面譜 / 油粉彩 )

        廿多年前,每逢農曆新年都會預訂好大戲票子,和母親去看大戲。熱鬧的鑼鼓,色彩炫目的舞台,伶人的舉手投足,都是她喜歡看的主要原因,至於說唱曲藝,她是不甚了了!如是者多年後,八十多歲的她,向我宣佈不再去看大戲!老人家心態,有時也難猜度了。而我之於中國戲曲,無論粵、京、昆、越....是哪種都喜歡。
        翻開雜物箱,找到一些迷你的立體面譜,是許多年前在香港藝術館的書店買來的,便決定給孩子們做畫材了。當然也介紹了東西方面譜的特色,還講了一個中國很著名的,有關面譜的歷史故事《蘭陵王》......
        請欣賞孩子們的面譜戲台,齣齣精彩哩!看5歲的洛程,她戲台上的演員,個個動作生猛,踢腿的招式令人鼓掌啊!

( 其他畫作請瀏覽facebook"哲雲藝廓"粉絲專頁 )

2017/2/5

2017年2月1日 星期三

過去的眼淚 如今的笑容

 何在恬  布上油畫 (2016)
文章作者:何在恬  (中五)
看到笑容往往能令人聯想起快樂的、開心的事,小孩子在他們開心的時候會哈哈大笑,就算看到一隻小狗在面前經過也樂得手舞足蹈。但隨着我們長大,經歷過的事情愈來愈多,還會為一隻飛過的小鳥而笑嗎?還會因為得到一支免費的筆而樂嗎?小時候會,現在也許不會了。這是因為我們都長大了,思想再也回不了小時候的純真,也變得不容易被滿足。
    笑容對我來說除了是快樂的表現,還是一個成長的標誌。小時候不小心摔倒了,就坐在地上哇哇大哭,要爸爸媽媽安慰許久才停。現在摔倒了,立刻起來拍拍灰塵,尷尬地笑笑說哎喲,糗死了就算了。我有一個同學,小學的時候她經歷了第一次測驗不合格,傷心得趴在桌上哭了幾節課,害怕回家被爸媽罵。現在她就算考試不合格,也只是笑笑說哎呀,又不小心失手了
    這是為甚麼呢?是長大後的我們認為摔倒和不合格是一件開心的事嗎?在時間的洗禮中,在經歷了許多無論是好笑的、讓人害怕的、悲傷的事情後,回首看小時候的大事,已逐漸被不斷遇上的更大的事情替換下來,成了一件件芝麻綠豆般的小事。就像有些人,尤其是老人家,能夠帶着從容的笑容跟你輕鬆地談論世間萬物赤裸裸的真相,甚至談及生死的問題。他們笑是因為覺得這個話題很歡樂嗎?也許,是因為漫長的時間讓他們看透了、看淡了世事,領悟到人生苦短不如及時行樂的道理,一笑而過反而能讓心情輕鬆一點。
    長大後,每個人的價值觀都會改變。從前覺得很重要的事情,因為有了新的目標追求,就逐漸變得不那麼重要了,情緒也不再被它所牽動。以前老師叫我們每天三餐要按時吃,不然會長不高,不聰明。但長大後可能因為要追求事業、學業,或是理想的身材,少吃一兩餐也沒甚麼所謂,可見有些時候我們是被迫長大的。而微笑,是對自己既輕鬆,讓人看到又有好印象的一種掩飾方法。笑着笑着就習慣了,看淡了事情,自己也成熟了。以後,我們會繼續經歷這個過程,把過去的眼淚,變成現在的笑容。

2017/2/2 刊於澳門日報

黎彥宜的集爨龍顏碑五言聯


黎彥宜  12  集爨龍顏碑五言聯  

上月看“中華翰墨情”青少年書法聯展,不少同學們寫得一手好書法,令人佩服!可見書法藝術已重新得到重視。經常看到日本和韓國的學生們,齊集穿著古服,隆而重之舉行大型寫書法聚會,為何我們就缺乏這樣的活動?而書法本是我們的國粹啊!
黎彥宜是我年紀最小的書法學生,她曾寫過一篇題為“一個特別的經歷”的文章,當中描述她學習寫書法的因由和遭遇挫折,也受到一位斷手的女孩街頭賣字所感動而立志要寫好書法。但在文章中她說出初學書法的困惑,總未能畫好一條橫直線,我便思考改變教法。
記得她初試啼聲即席揮毫,以一個沒受過指導的孩子來說,白紙之上我看出了一些個性筆底,便開始嘗試讓她從魏碑入手。雖然我不希望初學者太快囿於厚重的框框,但想到魏碑之品類繁多,學之數十年亦未了,何況她仍是個孩子,成長多有變化,於是決心與她努力踏上魏碑之途了。書海廣博,學習之路很多,只要走對了,條條大路通羅馬。
經過兩年的學習,彥宜儘管繁忙仍肯練字,而我也不會催促,知道她能自治。她亦說很有興趣寫下去。從“雲峯山詩刻”寫到“爨龍顏碑”,現正試臨清道人寫的魏碑。書法不是一朝一夕,恆心自有成!

2017/2/2 刊於澳門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