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 何在恬
這是一篇寫得非常真實自我表白的文字,十分難得... 相信很多寫作人在他的少年時代也不會坦白得如斯可愛! 我自她四歲就認識至今,我們除了放大假,每週末都一起繪畫。她從來都一如其名----"在恬",那麼恬淡冷靜,沒甚麼特別的喜樂表情,偶爾會在我耳邊說一點她的生活小事,那就是最親切的交流了。我在心裡給她暱稱"公主"!今天,讀了她這篇文章,對她的瞭解忽地開朗了,感動得很,而讀至文末,更是喜悅雀躍起來! 好一位公主殿下,謹致上無限祝福!
《鹹魚》 圖/文 何在恬
“做人如果沒有夢想,那跟一條鹹魚有什麼分別?”周星馳的這句經典對白可以說是家傳戶曉,更成為時至今日還經常有人引用的一句話。鹹魚就是把一條活的魚打撈上岸後用鹽醃製,掛在戶外的架上被太陽曬至乾硬。這個曬乾的過程中,不時會有蒼蠅在附近圍繞。根據大部分人對這句話的理解,人如果沒有夢想,那麼就會被在社會上的各種事折磨得每天像行屍走肉般生活。雖然這個看法一點也沒錯,但我認為這並不適用於所有人,例如我自己。
我今年終於成為了一個高三的學生,填志願考大學是高三學生必備的環節。學校每年都會舉辦很多升學的講座,這些講座內容離不開建議學生從各方面考慮選擇升讀的科系,而我所就讀的學校好像比較注重為我們分析現今社會的狀況,從將來想做的職業去考慮需要讀什麼科系,讀哪裡的學校。而我則為此感到十分懊惱,因為我從沒有考慮過就業,也想不到一份我理想的工作或者畢業後要幹什麼。縱然如此,我心目中已經有想去的大學和想唸的科系,但朋友從我口中得知暫時沒有想過要做什麼職業之後,都感到驚訝。然後,我在他們的眼中就似乎成為了一條鹹魚,至少我是這麼覺得的。只是,這都是因為我後來遇到的一些經歷而讓我明白到“計劃趕不上變化”,和母親教我的“隨遇而安”這兩個道理,所以才暫時沒有再深入考慮職業這個問題。
我雖然沒有夢想,但是我並沒有覺得自己現在過着行屍走肉般的生活。在以前,除了平常要上學,另外還有補習,以及鋼琴、畫畫、英文等等的課程,僅有兩天的周末假期也被這些課程佔掉了一半。辛苦嗎?當然辛苦。壓力大嗎?當然大。有想過放棄嗎?當然有,不過小時候不懂得怎麼表達就是了。那時的確經常感到情緒低落,學着學着就厭倦了,各方面都沒有要求上進的意思。然而,自從加入了一支樂隊後,我的生活就變得不一樣了。樂隊裡的人都有他們的夢想,而且他們很努力去追尋、去實現。跟樂隊在一起的時間十分開心,即使休息的時間變得更加少,壓力還在,學業也被微微影響了一點,但是我覺得很開心。儘管我還是沒有夢想,但我找回了生活上的一點動力。
“做人如果沒有夢想,那跟一條鹹魚有什麼分別?”我沒有夢想,但我和鹹魚還是有分別的,我沒有失去在現實生活的熱誠,我每天都有想做的事,只是我沒有考慮得那麼長遠。而且身為一個喜歡吃魚的人,我知道要成為一條好吃的鹹魚也不簡單,所以鹹魚其實還是有點貢獻的。
2017/10/12刊於澳門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