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16年4月27日 星期三

陳倩樺的格子窗外


陳倩樺  8  格子窗外(油畫棒)
最近想起日本小說家安部公房,他著名的長篇小說砂丘之女》在六十年代更拍成不朽的電影,我亦因此沈迷追讀他的許多小說。安部的作品,現在較難與年輕人分享,畢竟時代不同了,但記得一個很有趣的短篇,我想是可以從簡易的角度,寓言式演繹給孩子們聽:
一個潦倒的畫家拾到一枝粉筆,在家徒四壁的牆上無聊地畫了一枚蘋果,蘋果竟從牆上變成真的跳出來!畫家歡喜若狂,得到這枝魔法粉筆讓他想要甚麼都能達到,不過一定要在這漆黑房間內才可實現。但當一切都擁有之後,原來一個明亮的、可看見自然天際遠景的窗子才是最令人渴望的……畫家用盡了最後的一點粉筆在牆上畫了一道有風景的窗子之後,一室的明亮就讓之前獲得的東西都全然消失了!真是一個讓人深思的故事。
我請孩子們在黑色的畫紙上用鉛筆先簡單描上他們希望看到的風景、人物或任何喜歡的東西,再在整個畫面打上橫直線的大格子。然後,把每一格子、小塊填滿顏色。這次考驗孩子填色的耐力,也學習混色的技巧。畫作完成就會看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陳倩樺的格子窗外是彩虹的雲天,大鳥自由飛翔,簡明而有意境。倩樺著色很累,我見她的姊姊來了,就請幫忙,大家開心又爽快地就完成啦!

2016/4/28 刊於澳門日報

2016年4月6日 星期三

魏凱敏的寧靜午後

魏凱敏  16  寧靜午後(布上油畫)

看著身邊逐漸長大的孩子,由幼童成為青少年,自覺比任何學校的老師都幸福,因為只要他們不離開我,通常都會相處十多年歲月。記得曾有一位朋友很驚訝的問道:「你沒責任要待在一個學生身邊十年吧!」可能他認為繪畫只不過是一宗興趣的事兒,怎需要這麼長久?我聽了他的說話也楞了一會,內心不由得對「責任」二字感慨起來。我從沒計算光陰的長短,而責任感倒是十分強烈。每一課我都希望做得完美,但這不單是對畫作,重要的是藉此給予學生各式各樣的知識和啟發,亦能充滿趣味性。下課了,可能有孩子不說再見,不再來了,但我沒半點遺憾,畢竟興趣的選擇因人而異。要帶領少年人走進藝術之門,就像母親會引導兒女學習成長。開啟藝術之門,進入多采多姿的美藝世界,更能體驗未來豐盛人生。所以,我的確有責任。
魏凱敏今年是高二學生了,她自上中學之後開始習素描,恆心與耐性,令她的畫作細緻完美。她手中的畫筆,永遠是靜靜地,一幅接一幅的慢工出細畫,令我嘆服!曾怕她會否覺得辛苦?但這精雕細琢的方式卻是她自然而為的,我開始放心讓她走自己的路。
默默看著這幅作品,讓人出神。靜謐的午後陽光彷彿暖烘烘,罎子都像訴說著故事……詩意無窮!

2016/4/7刊於澳門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