緣起
十二月,躍動心情,是不安於室的。誰可放任難得的長假期白白浪費!
上哪兒去?在全無頭緒計劃底下,第一個浮上心頭的地方,竟是金門!這教自己也嚇一跳的主意,怎生會直接就冒出來呢?
只是半年前,五月初夏,與一位好友興致勃勃的遊走金門十二天,讓我們的台灣朋友、金門的民宿主人等等,都詫異極了,問道:怎麼能讓你們逗留得這樣久啊?在我的旅行經歷中,的確未嘗在一年之內會兩次去同一地方,而且是一個那麼細小的島嶼。若說這可能是一份緣,但臨決定之際,那位曾同遊的好友竟也想再度重遊,這才真正令我驚訝!無論如何,今年的聖誕七日金門行,將會很有意思。
陰霾天色 開朗心情
坐上由深圳開往廈門的火車,舒適的四個小時車程,讓人不覺時光漫長,只是越近廈門,天色越灰暗迷濛。下車後轉乘計程車到五通碼頭,一路經過長長的跨海大橋都是茫茫濃霧,教我擔心:往金門的渡輪會延誤嗎?可幸一切順利,過關上船,時間接合緊湊,比五月時更暢順。登船安坐,回望廈門碼頭,那片迷霧不再讓我憂心了,半小時後到達金門,不管天氣如何,都不影響我的快樂心情啊!
猶記得五月時的金門,大部分時間艷陽高掛,紫外線特強。雖也有滂沱大雨弄得鞋襪盡濕,卻沒遇上颱風已很感恩了。冬季的金門,我們預料冷雨寒風,但沒有想像的差。清晨的細雨往往在我們出門時就停了,最難受的只在苦候公車時,陣陣北風呼呼,而經常漫長的步行又是我們暖身的好運動。
每天拉開窗簾,都是灰雲閉日。直至假期的第四天,陽台上的藍天展現,朝陽照耀鱗雲片片,眼底的樹色閃著金黃,田畦裡高麗菜的大葉子都精神起來了。有陰有晴,讓我們再次欣賞了金門不一樣的景色;或風或雨,一切都是大自然的賜予。離別時有陽光送行,應是對未來的祝福!
“候鳥民宿” 濃情滿溢
這次重來,實際上我是因為看到臉書上“候鳥民宿”的介紹。它,地處慈湖附近只約四百米。冬季候鳥都來了,雖然我不是攝影人,但觀鳥看景,它是最佳選擇。還有,它雅致的客房、設備、精美的早餐…都令我決心向它出發!
第一天經歷了差不多整天的舟車勞頓,抵達“候鳥”,三層的新式樓房讓我有家居的親切感!女主人Grace十分熱情,立即給我們一個驚喜:就是提升一間闊偌的四人房讓我們兩人享用三天!可能因我們是稀有的、住期較長的遊客喔!老闆楊先生和藹可親,雖然我們已到過了金門大部分的景點,仍細心給我們介紹一些特別的地方。我想,住在“候鳥”,就算不去任何地方,每天我只寫意的漫步慈湖邊,看看書,發白日夢,就已滿足了。
女主人Grace,她是位攝影藝術家!廳子牆上掛了她的攝影作品,讀得出她的才華品味,心思細妙。而甚難得的,她竟是烹調高手,親手製作的早餐,是曾經住在“候鳥”的朋友們都一致鼓掌的。而我們更有口福的品嘗了她做的晚餐,每一頓飯菜端上來,配搭健康味美,入目如畫,簡直精彩!可能就是彼此對藝術和烹飪的愛好吧,我與Grace一見如故!
在“候鳥”過聖誕,門外和廳子都有可愛的閃閃聖誕樹,這是我孩童時的夢想。聖誕日我們交換了禮物,我贈主人一幅設色水墨小翠鳥。主人回饋我小小仿高粱酒瓶子的篆刻名印章!既驚喜又感激,珍貴啊!
“候鳥”,讓我也做一只候鳥,願你作我金門的棲息處!
尋味行蹤
上次遊金門,我們行遍不少食店,對於我倆都喜歡的,今次當然要重臨光顧。帶著似是識途老馬的心情,首個午餐就去金城鎮那間義大利帥哥的手做薄餅店。上次我們在十二天裡共吃了三回。走向模範街,剛好正午,依舊古色古香短小街道,卻嫌靜寂一點。三步兩下子就到餐廳門前,看到的竟是關門告示,帥哥說是回義大利過聖誕,祝大家2016新年快樂!哎呀,失望之餘,更發現左邊櫥窗上貼著一小頁紅紙:“店面頂讓”!朋友說:“其實他們生意看來也不錯嘛!”唉,誰曉得呢?我們的失望更添上愁思,挪著不捨的步子離去。許是每個城市相同的故事,無奈在此又遇上。
心情忐忑的我們,繼續走向另一間也曾數度光顧的食店。仍是忘了店名,它賣的是台南土魠魚羮。轉過街巷兩三彎,開敞的店門內坐著幾個食客,我們吐一口氣的笑了。老闆高大的身影在廚裡忙著,我喊了一聲老闆:還記得我們嗎?他楞了一下,說:記得!我們坐下,就像老熟客般,開心地點了餐。吃著時,老闆歉意地再奉上一小碟炸魚,說因剛才給我們麵線裡的炸魚少了!我想,他會奇怪我們竟會不夠一年又再來金門吧。閒談兩句,他建議我們去古寧頭戰役和平紀念館遊客中心的石蚵之家吃蚵仔套餐,這也是“候鳥”楊老闆建議的,所以決定要去一下了。
其實,古寧頭戰史館在上次已參觀了,是了解金門歷史的一個重點,卻沒想到這處有個品嘗石蚵的小餐廳。楊老闆說它受政府補助,石蚵也保證新鮮,價錢便宜。我們專程來吃,一個套餐:包括一碗蚵仔麵線、蚵仔煎、蚵嗲和蚵仔酥,只台幣120元,蠻便宜,但卻不如推介想像中的好。我想,這兒人流少,有補貼的經營也實難做啊!當然,我們的舌尖也因為曾吃過最好的蚵仔麵線,要比較起來就苛刻一點了。
我們也去過兩處吃蚵仔麵線的。一是在山外車站對出市場內街,有不少地道食店,賣的非常在地的早餐食品,而時近中午,他們已開始收拾,這似乎是金門食店的習慣:只做早或晚,下午關門休息,水靜鵝飛。我們終於走進一間店子,因一位婆婆在門前招呼我們,也看見他們店前鍋子仍冒著蒸氣。要了一碗蚵仔麵線,裡面的蚵仔算不錯,更有豬肉碎。熱騰騰讓我們消消寒氣,好窩心。與婆婆和一位懂廣東話的亞姨談話一會,很親切。離去時拍了張照片,我一定會再來喔!
其次的一間食店,是在石蚵美食推薦廣告中的。朋友發現是在我們民宿附近,雖近黃昏晚飯前,仍內進一試。海蚵紫菜湯一大碗,很令我失望的是那些石蚵混合了太多的茨粉,弄得一團糊;又可能蚵仔急凍未解,落湯沸煮未透?有點糟糕。
最後我們得去嘗“翻尋味”!在山后的民俗文化村裡的“王阿婆”的蚵仔麵線。五月時我們來嘗過後就一直念念不忘。所以,對來到眼前的這碗蚵仔麵線紫菜湯,真有無限幸福和感動啊!其味清甜,石蚵鮮肥…仿佛來金門只為了它!我們相視而笑,一口口滿足地享受著。
這回在金門,朋友決定要去上次未能嘗到的“水果餐”。它的地點不易找,也感謝楊老闆替我們預先訂座。以水果為主題配搭其他食材的料理,本是個好主意,但品嘗這餐之後,仍覺它們欠發揮,以較高檔的價錢吃平凡創作,未有驚喜。
相對有一種低廉的美食,它竟然很酷、很有型格的!在金城鎮東門市場對面街口,有一個車仔檔賣烤地瓜,特別的是車仔上圖文並茂的告白:地瓜的好處、不好吃免錢、地瓜都經洗刷乾淨、電烤清潔衛生等等。最奇異的是營業只在每年12月至隔年5月,下午2時半至6時。這樣只做半年生意的行業,除了羨慕,就是等他開檔就快快光顧,以免向隅。果然,他的地瓜真是甘香鬆化,太好吃…好吃得不想說話了!
訪景勝跡
燕南山書院
讀金門史料,宋朱熹弘揚學術,相傳燕南書院為當時閩南地區眾多書院中唯一設於金門者。又明朝《孚濟廟志》記載朱熹至金門,曾題《次牧馬侯廟詩》,是朱子來金門與燕南書院關係之佐證。雖然燕南書院於明代早已廢圯,後與太文巖寺重建再發揮教學功能,但1950/51年又被軍事拆除,原址更禁止民眾進入。至2005年確認其文化價值並登錄為國家第一文化景觀。2007年復建,2011年落成為今所見之金門傳統閩南風格三進兩院寺廟。
懷著對朱熹和燕南書院的景仰,我們左轉右彎上斜下坡繞圈子,才終於摸索到達。巋然獨立山頭的燕南書院,面向廣闊遠處的金城鎮,四周林木清幽。站立於此,真有思古之情!入內至後殿是朱子祠,擬想的書院空間而矣。而吸引我的卻是左右兩側長長的廂房,裡面掛滿了裝幀的書法作品,展現了此地書家們的功夫,令人欣賞!其中右邊廂房一個闢為圖書室,置檯椅;另一廂房設有長檯,舖了氈子和筆墨,更見掛滿剛寫罷的作品,讓我驚喜,書寫的手亦不禁癢動起來。靈思驟至,期盼能來此做一次書法創作啊!
北山古樓
我們在古寧頭林厝穿過古寧頭門樓,沿公路走不遠處,就見北山古洋樓,它只屹立道旁,並不高大宏偉,卻是滿載歷史傷痕。
洋樓原是北山村李姓華僑興建,為一幢西式二層樓古厝,豪華精美。經歷日戰,再經古寧頭戰役被共軍佔據為指揮所,國共在此爆發激烈巷戰,傷亡慘重。牆上遺留纍纍彈痕,怵目驚心。慨嘆歷史,讓人沈重。
繞行徘徊,細看這古典的建築,左邊兩層是西式風格洋樓,浮雕畫簷殘色依稀可辨,窗額款式設計各異,而結合正門至內進是閩南中式古厝,確是奇特,是具歷史價值的藝術建築。
水尾塔
離開北山稍步行一點,經古寧國小就到水尾塔,蓮池圍繞。石塔建於清乾隆年間(1767),據說若潮水淹過石塔,金門就會遭大水淹。其後,塔傾斜乃修復並墊高台,而附近慈湖及海岸興建長堤,水淹不至,水尾塔便留為古蹟了。
寧湖路上看歸鳥
我們沿水尾塔旁的寧湖路慢慢走,這路繞著慈湖邊的濕地一直走向海邊的慈湖路,就可以回到我們的“候鳥民宿”。在地圖上看是很長長似的路,但我們有的是時間,總之黃昏時分就可以看到慈湖的歸鳥群飛,可惜天色陰霾,否則這是個欣賞慈湖落日的好地點。不久,就在我們漫步中途,一群群的鷺鷥自北邊橫過天空向慈湖飛去,排成人字飛行,很是壯觀。我們在平直寬敞的公路上肆無忌憚的舉手拍照,這裡真是人車都稀少,不亦樂乎!
金門農試所與林務所森林遊樂區
這兩個地點都在金門東部。植物、風景,楊老闆說我們可以去看看。研究地圖、查公車時刻,轉乘再轉乘,加上公車的班次不多,這是我們在金門行走必先做的功課,不過倒有另一番趣味。
我們先去農試所,想不到這處佔地真大,是個建設得很完美的休閒農場。有歐洲風味的園林、有滑草場,園藝處處修整優美,還有偌大的一個燒烤場,配的都是小型土窰子,真了不起!難以想像全場爆滿燒烤的盛況有多嚇人,我們在此的個多小時內都沒多一個遊人啊!說是農試所,我們找到一個中藥植物園,研究了僅有的些少藥草,它們都像是缺乏照料,很荒蕪。也許草藥植物就是要野生吧!附近果樹寥寥無幾,金門土壤真是瘦瘠如斯。
在地圖上看由農試所徒步去林務所森林遊樂區頗遠,但我們又是漫遊式的到達。入門一條直而修長甬道,兩旁高高的松樹真壯觀。這是個休憩植物園,合一家大小來遊玩,舒暢身心。我們稍覽一圈,預計公車的時刻,又要開始我們的步行運動了。金門植物處處,這是我喜歡它的原因之一。
復國墩
在金門東南偏東海岸邊緣,復國墩主要就是個小小的漁港,圍繞沿岸的除了巨岩就是疊砌的防波堤。從公車站走出崖邊是個荒廢的崗哨,我們眺望下面堤岸有一座很美的亭子,便朝著斜道落碼頭去。極小的港灣密密的泊滿小漁船,四周寧靜,海風勁吹,只有一個男人在浮橋上垂釣。爬上亭子,視野空闊無際,浪濤拍岸,雖寒冷但很有快感,天色也明朗起來。我們回望崖岸,發現右邊有一段短短的沙灘,便決定去看看。
經過瞭望站問那位駐守的兵哥:我們可以走去沙灘嗎?他說可以,現在退潮,安全的!朋友領在前頭給我引路,跨越水邊岩石踏上軟軟的沙灘。很開心接近海浪,我們往盡頭走了一次。沙灘狹短,細沙上散佈碎貝殼,而極遺憾的是堆積了太多垃圾,都是從海外漂來,缺乏清理,成為令人沮喪的風景。
無論如何,我們享受了一陣子孤寂荒島般的時光。我檢到一朵珊瑚骨,決定存放在“候鳥”處;我留下幾個鞋印,浪花會給我記憶下來。
茅山塔
金門有三個重要的明代古塔一定要看。上次我們已看了太武山上的倒影塔、金門城的文台寶塔,這次要去看水頭的茅山塔。雖然只有文台寶塔是保留至今的真蹟,其他兩個都是重建的。
出發最佳是早上去,好棒的晨運。到水頭聚落,我們依指示先走一段步道,緩坡石級,十餘分鐘就登上小山塔腳,七層石塔下,相思樹叢周邊黃草萋萋,遙望海港,可想像此塔當時之地位重要。1961年以軍事原故,古蹟被拆,因它會成為敵炮攻擊的標竿。重建的茅山塔,算是將歷史留存吧。塔的另一邊有瞭望亭,海面朝陽閃爍。我們繞過樹林走向巨石後面,是濱海沙灘,一派靜謐。我們從另一條傍岩望海的木棧道下山,山腳有防空坑洞遺址,而眼前是一個建築得頗宏偉的廣場,毗連金門氣象站。廣場一邊有巨幅浮雕壁畫,描繪了茅山塔聳立山上,金門與烈嶼間的港灣,大小帆船飄揚的繁盛景象。另一邊有現代設計的五塊花崗石立碑,記述了茅山塔的歷史。
遊罷,感覺茅山塔是金門三塔中風景之冠。無論交通、步道與地理環境俱佳,是可以一遊再遊的勝跡。
古崗湖
因上次來金門曾經過古崗湖而沒機會去看,這次就要完成它。沒想到這個地方竟是那麼詩情畫意!
古崗湖在珠山與翟山之間,環湖闢成優美的風景區。碧綠湖水蕩紋斜,松杉蒼翠柳影疏,襯托建築在湖濱丹紅奪目的古崗樓,雕樑畫棟精美絕倫。進門細讀了此處歷史,再登樓攬景,讓人心緒萬千。然眼底湖光山色,寧靜舒暢又已洗滌塵思。我這旅人,乎復何求哉!
由於讀了介紹文字說湖的對岸梁山上,有魯王的題書“漢影雲根”巨石,便登山尋看。此原有石塊已崩裂倒塌,因過於巨大而無法修復。寂寥山上,如今立著的“漢影雲根”乃仿造,字體髹青連色據說亦照原作。我們再往上爬至山頂,即見“觀止”大字磨崖石刻,巨石旁更有其他石碣群,多為明進士董颺之題詩。在此俯瞰古崗湖,足覽整片風景,果然是嘆為觀止!準備下山之際,在“漢影雲根”巨石亭子的另一隅,樹底半掩之下,才看到原版崩塌了的“漢影雲根”巨石!
倒置了的石上僅見影雲二字、漢字剩一半而已。但得見原碑,令我喜出望外,心滿意足了。
夕陽西下,趁仍有餘暉,我們下山沿湖濱行走,一邊是水鳥隱現,覓食於浮萍草間;另一邊則仰望山上,剛才所見之 “觀止”石刻,紅字清晰,標誌在深鬱層巒中。日落日出,人事瞬逝,願風景長在。
慈湖與海堤
從第一天到達“候鳥民宿”,主人告訴我:出門向右前行約四百米就見慈湖了。我們就急不及待,興奮的跑去看看!
“候鳥”前面的公路就是慈湖路,連接直直的長城橋,也就到慈堤了。這裡的風光,遊人必得親自來細賞品味,描述是太多餘的。無論你喜歡漫步緩跑、觀鳥攝影、賞潮汐落日…甚或湖邊垂釣,都有極佳位標,只要天氣合適,願望唾手可得!
慈堤西邊是金門海道,沿堤的棧道設有觀景平台,舒適寬敞,所以是看日落和拍攝的佳處。堤岸淺灘上斜插著無數戰爭遺留下來的軌條,雖似是一道道令人悲痛的傷痕,但其冷酷淒美也卻成為襯托海岸的重要角色。這棧道連接長城橋頭左邊,是更好走的湖下海堤棧道。晨光下各種水鳥在淺灘上低翔停佇,水影波光,心曠神怡。烈嶼離岸不遠,興建中的橋將把大小金門連接,看工程比我們五月時又進展多了,不知落成後又是哪樣風景?只好盡快珍惜韶光,愛所能愛的吧!
慈堤左邊是慈湖,最好由長城橋口右轉,亭側有步道可行,惟這邊較荒蕪,湖景在此冬季,可觀的是水邊叢叢蘆葦,而黃昏雀鳥回來,或有一番熱鬧。可惜我們因天氣與時間,還未遇上。但此處多有垂釣者,而攝影人又大可靜靜隱身於水邊林間,捕捉雀兒的身影吧。
尾聲
這次重遊金門,發掘了當中更細緻的風物。留連忘返,因被引動的思維,覺得更愛金門。
回家了,但我沒有真正的離開金門。我已化身為一只候鳥,等待下一季度,重臨。
2016/01/08完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