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處迷濛至高一點為中台寺。
天地間,無最大者,亦無至高者。
按:本文可能會惹起有關人士反感或異議,但自說經歷感受與批評亦有自由吧。至於篇名,寫作時頗有躊躇,難以題名,剛巧在瞼書上有台灣朋友談起中台禪寺,他竟以"淪陷"形容之!嘆息之餘,乃題作篇名。奈何!
從來沒有想過,遊罷一所禪寺、佛堂勝地,非但沒接收到一點靈性感染,更相反地,給一股渾沌納悶之氣脹塞胸臆,是前所未有也!甚麼禪寺呢?乃台灣著名的中台禪寺。
近年我常遊台灣,以中部和南部為主。有學生告訴我,去台中時記得去埔里走走,是個好地方;又必須去中台禪寺,是個精美宏大的藝術建築云云。而我多次赴台,都不順路前往,這次再遊埔里,除了參觀特別的紙教堂,也決定造訪中台禪寺。享負盛名,查看資料:是目前台灣以至世界最大的佛教寺廟,樓高達136米,三十七樓,亦為世界第二高東方佛教建築。曾獲2002年台灣建築獎、2003年國際燈光設計獎等。其他描述:「主體建築以石材為主…由側面看主體建築,彷彿是一位在青山中禪坐的行者;正面外觀則像蓄勢待發的噴射機…」真的很誇張!不過,2005年一群年青建築師發起的台灣最醜建築票選中,中台禪寺獲選為最醜建築第一名。而我遙望它,是高高矗立在一大片田寮村里中,確是遠近無有匹比者。
當踏上寺門外的步道,感覺上沒有佛光山的寬闊大氣空間,那高樓式的寺院主體建築,就似看慣的城市商廈,樓頂蓮花開瓣式的設計和金頂、玻璃幕屏配搭,觀感是多元宗教組合。美學上且不予置評,唯佛禪意味頗冷淡。若其以超現實新主義令人折服,相信它走錯了方向。石牆肅穆傳遞孤傲,門柱高不可攀,若曰「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佛緣真個是離我近者實太遠。
進入四天王殿的門檻,還未抬頭瞻仰,眼前盡是寺內工作人員們舉著大於人頭的牌子,紅色圖文標示:禁止說話!即時令我有闖進他人禁地的無端惡感。身邊有遊客輕聲讚嘆、竊竊私語…即時被持牌工作人員以手勢阻止,不由得心頭難受!此種禁言措施,的確是我曾去過世界上無數中外古今的宗教聖地都未見過的待遇。今年初,我到訪緬甸與斯里蘭卡,佛寺遍地。每天入寺廟,不論是文化遺產或是民間參拜的,統統一律脫鞋除帽。在緬甸更嚴格,連襪子都不得穿著。我又曾在印度、一些阿拉伯國家,女士進寺廟要包頭巾或全身裹袍;在梵諦岡聖彼得大教堂、在耶路撒冷大清真寺等等…我們入各大宗教之門,恪守人家的清規,安靜而可細語,各處的導遊們都能引領遊客在一邊低聲解說。雖亦有遇過不可言語的地方,但皆隨和示意而已,未見有一處像中台禪寺的予人反感。
如此參觀,非但無啟禪機,還有被侮辱之感!矯枉過正,以為閉嘴就可以清修,就體會真神佛嗎?我興致盡掃,心思全無,匆匆與隨行學生退出殿門。站在門檻外,跟學生輕聲評論上面的檻聯書法,寺內人員即又出門來要我們勿站於門外!堂皇寺門,高大氣盛,若認為庸俗眾生是騷擾佛門清靜,為何要對外開放?這是既要炫耀於世,又要耍弄高貴的勢利心態,根本就非佛非性。
我雖不是念佛修持的人,也愛研讀佛經。我的理念是世界大同,一切宗教導人向善者,貴賤不分,仁愛正義,互相尊重就是正道。末了,側聞佛光山最近也仿傚中台禪寺的舉牌閉語…乃問朋友,法鼓山又如何呢?說:「法鼓山只供信徒前往禮佛,不喜歡被觀光客打擾。」對此,十分認同,這才不致虛名構作啊。
2015/8/19